走“市场路”,还是“政府路”?
入不敷出的背景下,公众所期望的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并不现实,反而收费年限可能更长。
高速公路究竟应该向何处去?
今年6月,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通知要求,暂停审批收费公路资产上市融资和境外企业收购国有收费公路资产。这意味着,上市融资之路受阻。
其实,更早之前四川高速的经历表明,即使上了市融到了资,也难以解决目前的高速公路资金困局。
据四川高速人士介绍,当初对高速公路上市,业内是有很多反对之声的,“公路本身具有公益性,上市之后要对股东负责,与其属性不符。”
果然,政府原本希望优质资产上市后成为融资平台,可以修建更多公路,但后来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受制于董事会,宁愿把钱存银行也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在证监会监管下,其资金也不能随便挪用。
上市融资来修路的希望落了空,政府自己又没有足够的钱投入,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计去找钱修路。
为此业内正在进行各种探索,比如发行企业债券;通过和商业银行合作,开拓委托理财等表外融资;或开发公路沿线的土地级差地租、配套物业等。
在吸引投资方面,有的地方正在“以存量做增量”,比如通过出让此前所修道路的收费权来进行融资。
但另一方面,在这种整体入不敷出的背景下,公众所期望的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并不现实,反而收费年限可能更长。
行业内的消息显示,“收费还贷”的提法将被废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收费期限届满必须终止收费”的规定也将重新修订。根据“使用者付费”的原则,政府还贷公路还完贷款后,将继续收费以养护运营路况、冲抵运营管理成本。届时,现有15-30年的收费年限将被拉长,但价格可能更低。
对于高速公路收费会推高物流成本的说法,该人士表示,“我不知道这从何说起,与高速路网平行的普通公路都是免费的,你要觉得高速贵,完全可以走免费公路。”
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财务总监彭良波则认为,民众希望高速公路优质服务、低收费,政府希望多修路、少花钱,银行的希望则是高收益、低风险,“高速公路投融资主体处于多重矛盾交织尴尬境地,必须寻求平衡。”
但是,高速公路未来将如何在“政府路”与“市场路”之间抉择,依然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