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复旦投毒案的水落石出而勾起的另一桩十九年未破的疑案——清华“朱令铊中毒案”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世纪之案”。大量网民的介入正在形成一个声援朱令的舆论场,而且这种声援和抗议开始超越国界限制:超过10万人在白宫官网请愿要求驱逐正在美国的朱令案嫌疑人孙某,使得这一事件迅速被提升到国际影响的层级。
其实,“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中国的国家形象绝不会因为一起刑事案件而得到颠覆,即使在美国也有像辛普森案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相反的,我们应该从近段时间的一系列事件中,看到中国司法的进步。无论是河南赵作海杀人冤案还是浙江张氏叔侄强奸冤案在媒体的曝光、无论是复旦学生投毒案还是朱令铊中毒案在网上的热议,无不说明了曾经铁板一块禁莫能言的中国司法,终于向透明化、法制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话语权力格局下,中国司法和其他的行政部门一样,面临着新的舆论监督生态环境。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在渴望司法更加透明的同时,也要警惕部分网民在获得话语权后一时喧嚣、缺乏理性的表达会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的影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公众的情绪即使不够理性,也并非没有原因。对于北京警方来说,十九年沉案未破毕竟不是一个光彩的纪录,当初案件的搁浅以及后来长期的停滞也不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北京警方为代表的传统司法部门在同舆论的沟通方面还是过于保守、拘谨,很不善于随着事件进展向外发布阶段性消息,引导舆论的良性互动,他们选择了被动而且不负责任的长期沉默。这种沉默则被舆论视作对公众知情权甚至对社会公义的漠视。终于,这种漠视的态度引发舆论的再度兴师:新华网在前天撰文“七问北京警方”,要求北京警方对此案不再沉默,对个中细节公诸于众。我想这也是业已升级的“朱令案”下一步的一个必然走势。毕竟,无论舆论层面的事件如何升级,没有公正的司法介入,重启对案件的审查,那么案件就无法回归本原,真相和正义也就无法被伸张。
我们期待着朱令案的真相大白!期待着朱令案再一次彰显中国司法的进步!
此文由豪艺锦铁艺(www.tydq.net)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