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产业在侵权与维权拉锯战中前行

   2013-06-07 7720

 近一段时间,史福特和迈勒斯的维权事件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眼球,姑且不论前者是否已经走完正规的诉讼流程,后者到底是否有“山寨”玉兰系列产品,随着LED在终端市场的逐渐渗透,在侵权和维权的拉锯战中,打假已经被推上LED产业的风口浪尖。

  快速抢占市场是诱因

  在灯具市场逛逛就会发现,除了单一花灯品牌的门店外,其他门市都会或多或少地摆上LED灯具,尤其是多家企业合租一个门面的,筒灯射灯、灯带、洗墙灯、面板灯、吸顶灯等种类繁多,外观大同小异,价格竞争激烈。

  “以MR16为例,为了避免同质和抄袭的现象,我们专门开发成4瓦的,但依旧未能逃过‘被山寨’的命运。”莱亚照明董事长周家祥无奈地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终端客户对LED照明产品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的整体规模呈现增大的趋势。同时,LED照明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从2011年上半年至今,国内新增LED室内照明企业近1800家。

  “在LED产品市场扩大的同时,厂家数量也在呈两位数增长。为求快速切入,绝大多数企业唯有从模仿,甚至侵权起家,毕竟市场太大,监管不易。”龙的照明总经理马守峰说道。他透露,该公司自主研发、获得实用专利的日光管也遭到“山寨”,严重影响了终端销售业绩。

  “在照明产业基地,工厂和门市太集中了,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潮流和款式,‘抄袭’肯定方便。既然有便利条件,不去‘抄袭’反而显得有点笨了。”不忌讳自己有“抄袭”经历的奇凯光电老板马君伟坦言,“刚入行时哪有财力和人力研发新产品,只是大家‘抄’的方法不同罢了。”

  抄袭仿冒,不仅背负着侵犯知识产权的骂名,还可能有官司缠身的风险,这是众所周知的。抄袭者依旧乐此不疲,究其原因,节约研发成本、新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抢占市场、快速摄取利润是最大诱因。

  灯具企业维权路难行

  “现在已经有3家侵权企业选择和解,但加起来的赔偿金额只有100多万元,与目前造成的市场损失相比差距甚大。”史福特董事长史杰一脸郁闷。

  该公司斥资千万元研发的“玉兰灯”在投入市场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遭遇大面积“盗版”。虽然史福特已经开始走法律程序,但即便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能否全面执行也是一大难题。史杰显得很无奈:“要是连最基本的知识产权都得不到有效保护,那以后谁还敢潜心去搞研发呢?”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新设计的产品可以去申请专利,这是稳妥的维权途径。只是对灯具企业而言,这种做法不免有点隔靴搔痒。

  以天花灯的款式更新为例,一个产品系列约3个~5个款式,不同的表面处理每款大约有5种~6种,色温、光效等搭配可以再分出2种~3种。“如果每半年推出5 个天花灯系列的话,就差不多有120多种款式变化,而这还不包括其他类别的LED产品。”聚科照明董事副总经理王俊华介绍。

  “等专利的批文下来,也许那款灯具已经满大街都是了。而且,就算申请到了专利,找到了侵权人,还得起诉。等到最终赢了官司,结果也不一定如你所想,甚至回报还抵不上投入。”龙的照明总经理马守峰说。他表示,虽然还没走上维权道路,但对即将面临的难题已经有心理准备。如果侵权的是一些小厂甚至黑厂,那根本就打不掉、抓不着,因为他们随时可以关门走人。

  北京凯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办事处的王建良律师表示:“不仅仅是LED行业,现在基本上都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究其原因,民众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对具体行业的违规细则还存在漏洞,搜集证据比较难,诉讼时间长,处罚力度不够。最好的专利不是只保护你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技术,而是要形成持续的专利保护体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manystep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