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化热轧TRIP钢的工艺模拟

   2013-06-07 3960

一般钢主要是通过组织中晶粒细化、固溶强化或添加微量元素进行沉淀硬化获得强度。但除了细化晶粒的方法外,大多数方法在强度增加后,降低了钢的韧性和塑性。TRIP钢由50%~60%铁素体、25%~40%贝氏体或少量马氏体,5%~15%残余奥氏体组成,多相组织的合理组合决定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对于TRIP多相钢的热机械处理工艺(TMCP),其目标就是控制显微组织的演变,并在合金量最少的情况下满足产品需求。而通过奥氏体组织的调节(即控制轧制工艺)和相变控制(即控制冷却和相变历程)可以达到显微组织演变的控制。

  南京钢铁借助MMS-3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控轧温度区间、终冷温度、贝氏体区等温处理以及冷却路径对微合金化热轧TRIP钢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轧温度区间“下调”,组织中的铁素体晶粒越来越细小,铁素体量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量则先增加后减少。终冷温度升高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也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贝氏体温度范围等温时间的延长使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相对于“缓冷+快冷”,轧后采用“快冷+缓冷+超快冷”冷却路径更有助于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和奥氏体的残留。在“快冷+缓冷+超快冷”冷却路径下,当控轧温度区间为900~840℃,缓冷温度范围为710~680℃,贝氏体等温处理制度为450℃×5min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达到最高值11.3%。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manystep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