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今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珍惜机遇,坚定信心,认清形势,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创新驱动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3月 2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2013年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指出,“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路子。”
张长富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形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他认为,2013年,钢铁行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创造了钢铁工业今后8年继续实现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今后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也为钢铁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两会后,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制订和落实新型“四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推进措施,这将给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体来看,今年钢铁行业的市场形势好于去年,但供大于求的局面依旧。受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成本的支撑,钢材价格会出现一定幅度回升,但难有大幅度回升。”他认为,受钢铁生产增幅趋缓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后期钢铁原料市场,包括铁矿石、煤、焦和废钢等,将基本上保持平稳态势。
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判断,张长富认为,2013年及今后,我国钢产量的增长会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这是因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转入7%~8%的中低速增长期,对钢材的需求拉动不再强劲。同时,我国正从投资、出口型经济逐步转为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国民经济发展对钢材需求的强度降低。此外,随着高强钢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减量化用钢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鉴于此,今后我国钢材市场将理性回归,不可能再有数量上的大幅度增长,每年钢产量的增速或将保持在2%~3%,粗钢产量将维持在7亿吨~8亿吨的水平,长期处于‘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的状态。”张长富指出。
虽然市场形势会有所好转,但2013年钢铁行业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张长富强调,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转型升级:
一是提高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张长富指出,要重点抓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三大创新。其中,通过技术创新拓展钢铁材料新的应用领域,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同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问题,使钢铁这个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文化创新,建立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经营管理文化;通过商业经营模式的转换,实现纯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二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扎实推进全产业链、价值链建设。
首先,要全力突破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这一发展“瓶颈”,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对此,他提出,一方面要加大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现有矿山开采建设,提高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优化铁矿石资源的全球配置,突破全球铁矿石资源的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规范进口铁矿石流通秩序,建立透明公开、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与各方共同构建稳定、有序、共赢的国际铁矿石市场。
其次,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发展钢铁行业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机制,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他特别指出,在做强、做精主业的同时,发展多元化产业应从全局考虑、从实际出发,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决策,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要坚持差异化,培育有自身特色的优势深加工产品,切忌跟风赶浪。
再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中国钢铁工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鼓励在境外投资建厂和建立经贸合作区,开拓市场和建立经贸营销网络,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新产业链。他指出:“今后企业收入与效益的增长,已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产量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科技含量的增长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张长富认为,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应继续坚持开展学习先进和对标挖潜活动,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我们现在有许多企业的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产品质量和效益还停留在一般水平,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上不去。以浦项制铁为例,在同样的市场条件、装备水平下,2012年浦项吨钢利润折合人民币 355元,究其原因正是其凭借突出的管理手段,削减成本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获取效益。”他建议,我国钢铁企业应从制度建设、班组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入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只有疲软的市场,没有疲软的企业,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自身的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张长富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