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是闻名全国的“蜜橘之乡”,大多数农民靠侍弄几亩橘园度日。改革开放初,当地橘农农闲时,在房前屋后搭棚埋炉,加工锄头、铁及小五金,增加收入。这时,有一位擅刻鞋模的老机械工从上海退休回到黄岩,向当地7名橘农传授传统模具加工技艺,培养出了一批泥腿子出身的模具加工行家。如今,这些土专家已颇具实力,托起了今天黄岩如日中天的模具大产业。
一副奥迪汽车塑料件模具铸就了,将运往长春“一汽”,浙江模具厂厂长钱正国露出了当年橘子丰收时常有的笑容:“这模具值上百万元呢!”
与此同时,在上海出差的黄燕集团“女当家”柯燕萍,打电话回公司:“青岛海尔的洗衣机模具要赶在春节前交货。”……
区模具协会老梁说,2000年黄岩模具销售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多了5亿元,模具生意可红火了。
叶桂顺也是其中的代表,1979年他白手起家,愣是用榔头敲敲打打,用麦秆测量,花了一周时间才刻出第一副钮扣模具。“模具王后”柯燕萍,那时为推销模具,背着孩子,带上干粮,跑遍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有时一天吃一毛钱一碗的阳春面……几年的苦心打拼,她经营的小店铺成了资产近亿的模具集团,业务遍布全国。柯燕萍还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出了国产专用模具钢,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上千万元。
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黄岩有2万多人从事模具行业,模具制造企业有350家,还崛起了新堂模具一条街、东路模具专业村。从塑料碗盒到家用电器,从玩具、管件到汽车、摩托车的各类模具应有尽有。据国家模具协会统计,国内近七成的塑料模具出自黄岩。
“模具王国”里的人们意识到,只有运用高新技术,寻求与传统工艺最佳结合点,才能永铸模具产业的辉煌。
1993年,叶桂顺从“上海申花”接到一项洗衣机模具业务,他使尽浑身解数却做不出符合标准的模具,有人指点这需要数控机床,得花170多万元,这几乎是他全厂资产的三分之一。但老叶咬咬牙购进了这种设备,终于做出了合格的洗衣机模具。
“九五”期间,黄岩模具行业骨干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4亿多元,引进、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800多人。近两年来,在黄岩模具企业开发的众多新产品中,有12项是国家级新产品;国内60%以上的电视机生产厂家,都用上了黄岩的塑料模具。在全国模具行业评比中,黄岩模具获优质奖的数量每年都占三分之一,这些产品不仅替代进口,还出口欧美、日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