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的“抗药性”看钢材价格走势

   2013-06-18 7280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至今,在全球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减速大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困局仍在延续……

    近期,有关国内钢市的分析、评论、预测,多而频。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该议的也议的挺透了,甚至对当前的钢市行情显得有些木呐了……无非就是--投资增速减弱、房地产不松绑、产能过剩、资金趋紧、市场需求不足、各类成本攀升致使企业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利润率低、欧债危机连累、全球贸易保护升级而使出口不畅等等,等等。

    此间,我们不妨再换换思路,用较为“简单”的逻辑,去看看“复杂”的钢市……

    ――某些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产生了“抗药性”,难以迅速有效提振经济。所谓“抗药性”,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在此,仅是一种借喻。当前钢厂和贸易商都应该高度重视一种新情况:传统的宏观调控刺激政策效用正在明显减弱(准备金、银行利率、一些常规金融货币政策等),尤其钢铁行业又靠近产业链的前端,其很多经营运作的“利好”效应更多取决于宏观政策对其下游产业的“刺激”效果如何,而以往传统的金融货币政策对此一轮市场低迷背景下的钢市提振作用很微弱……即使国家适度宽松货币和信贷,但在当前背景下,谁还敢更多贷给很需要资金的钢贸商呢?谁还敢更多贷给当前很困难的一些钢厂呢?

    ――在当前强调多渠道启动或引进民间投资很重要,但很难真正作用于市场。在新一轮宏观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国家当前反复强调并在各个领域大力倡导并力图多渠道引进民间资本,甚至部分放宽了以往国家垄断的行业(铁路、石油、电力、通讯等)。但是,也许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逻辑:在经济低迷、市场预期迷茫的时期,无论是国家投资或是民间投资,同样都会相对谨慎,而民间投资可能会更加谨慎。并不是说,经济或市场低迷的时候,你想启动民间投资就能启动的……作为民间(或私人)资本,此时究竟怎么投?投向哪里?啥时候投?或许更加弥足珍贵,考虑缜密,谁还敢大把大把地投资立项呢?

    ――当前鼓励钢厂“以产顶进”或增加出口有必要,但会被经济经全球化冲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实行过的“以产顶进”政策,在当前并不是解决钢铁困局的关键(当然,即使不是关键措施,只要有用仍然还可以出),且不说具体操作程序上的繁琐,就是“以产顶进”措施本身对提振当前钢市的效果也几乎没大用。再说出口,我们必须清晰地知道经济已经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中国的某些宏观政策效应并非只产生于“单方面”……在全球经济低迷及欧债危机暂未褪去之际,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你想此时多出口,别人也想多出口,此时的东西相对都不好卖,怎么可能就让你顺顺当当多出口钢材呢?

    ――现阶段下增加投资仍还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要素,但地方配套资金或是关键。我们注意到,近期很多地方政府都相继推出了巨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动辄千亿),旨在启动经济。但我们同时也更加注意到,此轮地方政府出台的投资计划,大多没有限定投资时间和资金来源组成,或许这种“画饼式”的投资计划,主要为让本区域未来发展给外界带来高预期,其不确定性很大……这些地方性的投资计划,暂时还难以丁是丁卯是卯的真正对号于钢材市场需求,人们对地方投资的具体落实及时间范围等,怎能不存有些许的问号呢?

    ……当前,还有不少很值得琢磨的现象,暂不议。

    肯定有人会问:难道啥政策都不灵了?钢厂和贸易商没救了?究竟咋办……?估计,这问题中央也暂无很具体的、很明确的、就一个钢铁产业所作出的定论。且再按一般性的历史规律来看,每当临近中央及政府换届的重要历史时段,一般不会出台触及重大经济矛盾的、涉及敏感利益关系的、牵扯经济全局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为保持既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出现大波动,在新一届领导就任之初短期内也少有重大政策出台。因此,在这一时段内,我们暂时不需要对重大政策抱有过分期盼。

    仅就钢铁来说,鉴往才能知来。问题不能回避也不用回避,如:钢贸商的信誉及资金链问题、钢厂的产能过剩和投资增长的矛盾、产品同质化倾向、外部原燃料及内部人工成本攀升、民企与国企的差异……等等。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钢铁行业就曾经多次面对困局(“三角债”、产能过剩、行业大幅减利、精干主业、分离辅助、多元经营……等)提出了“钱从哪来?人往哪去?企业如何转型?”等问题,同时还提出“以销定产,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低于制造成本不销售”,业内各专业分协会还提出了“价格自律”……等等应对举措。如今,我们又在新形势下遇到了老问题,只是时间、环境、背景、程度不同罢了。

    此轮钢铁困局给了我们什么新启示?

    其一,应该在现实中更清醒并争取主动。无论钢厂、贸易商及和钢铁产业息息相关的领域,必须在意识深处彻彻底底放弃依赖政策有效救市的旧理念,尽快提早依据企业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寻求新的谋略,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损失,尽早打算,尽早有机会。

    其二,应该借此提高对企业性质的认知。在以往行业不景气之时,我们都说民营钢企或中小钢企要比一般性的国企状态要好,但在当前背景下,很多实力相对较雄厚的民营钢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事实表明,衡量企业的标准很简单,即:否是具有市场优势(即:优势企业或劣势企业),而并非其所有制的属性或企业规模的大小,也不能仅论其产品结构(高端或低端、板材或线材)。

    其三,只有充分了解国情才能减少失误。对于当前钢铁行业出现的困局,很多人估计不足甚至作出钢价上涨的预测,年初直至一季度甚至已经接近年中了,仍然有人仅仅把一些既往的传统图表或模板数据作为研判中国钢市的主要依据,作出了“吻合曲线逻辑”而“脱离现实国情”的后市判断,更忽略了现今钢市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关系中经常呈现“市场悖论”的特征,而这种中国钢市乃至中国经济所独有的特征是很难用经济规律或传统分析模板去完全解析的。

    其四,只有鉴往知来才能自赎而获新生。以往,每当钢市不振时,我们很是习惯于将钢价下跌的因素更多归咎于宏观环境或政策利空。应该说,宏观环境和政策是左右钢市的重要前提和要素;但如今,我们再也不能仅仅抱住这种依赖性去思维或行事了。曾记否,每当钢厂或贸易商赚钱尚不够足时,我们总埋怨政府干预市场太多;当淘汰落后产能遇阻时,我们总是说没有真正形成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市场大环境……

    如今的现实,或是已经开始形成的事实,已经越来越清晰并残酷地告诉我们:在真正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市场大环境渐渐形成之际,你、我、他,以及所有涉及钢铁产业的相关领域,我们真的能在内心深处服气于市场并很从容地承受其压力吗(都希望钢市尽快好转,都不希望自己被淘汰)?

    对此,可不仅仅是靠树立或坚定信心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通过这一轮钢市危机让我们从骨子里认知什么是真正的市场所具有的残酷性,真正意识到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隐含在我们头脑深处的、潜移默化的“靠政策吃饭”的思维惯性,既害人,更害己。

    现今,对于钢材后市,暂无有效招数。在此,仅仅重复先前发布的一篇述评中的观点――“2012年,中国钢铁企业和中国钢贸商,练好内功,警醒自赎,或能新生”。

    警醒越早,损失越小;醒悟越快,先机或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manystep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