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钢锻后热处理工艺

   2013-06-26 6370

  锻后热处理是在锻造过程完成之后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和消除白点问题;其次是消除锻造应力,降低锻件表面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能;另外,可调整与改善锻件在锻造过程中形成的过热与粗大组织,降低锻件内部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钢的奥氏体晶粒。

  H13钢主要用来制作热作模具,使用条件较为恶劣,表面温度在较短时间内可达700℃,且用后急速冷却,在使用过程中承受大而复杂的拉伸、压缩接触应力,急冷急热的高温冷热疲劳应力,需要具有在低温下冲击性能不降低或少降低,在高温下不变脆的性能。因此,锻件要求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良好综合性能。

  目前国内资料中介绍的H13钢TTT曲线的奥氏体化温度,不适合制订H13钢球化退火工艺,满足不了H13钢作为模具钢的使用要求。为制订出合理的H13钢锻后热处理工艺,根据H13钢TTT曲线采用较高的正火温度和球化退火工艺参数,通过试验有效地实现了锻后热处理工艺的应用。结论是:

  对于H13热作模具钢,应采用正火+球化退火工艺,以获得球状珠光体+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的组织,且退火后硬度适中,为调质处理作好了充分的组织准备。目前H13热作模具钢采用的正火+球化退火工艺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均满足技术要求。

  H13热作模具钢正火温度采用(930±10)℃,保温时间按照1.5h/100mm,球化退火采用(750±10)℃,保温时间按照3~4h/100mm计算,可获得球状珠光体+弥散分布粒状的碳化物组织且加工硬度适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manystep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