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特殊钢(含高温合金)是指具有更高性能、更长寿命、环境友好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殊钢品种。品质特殊钢代对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升装备制造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和相关应用领域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部日前印发的《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特殊钢占钢产量的比例由现有的约5%提高到10%左右;特殊钢行业新增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培育10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殊钢生产加工企业。
技术滞后高端材料受制于人
《规划》表示,近年来,国内特殊钢生产体系初步形成,特殊钢产量快速增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特殊钢产业。但与普通钢行业相比,国内特殊钢行业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较普通钢行业大。
工业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产量占其钢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和韩国约为10%,日本、法国和德国约为15~22%,瑞典则高达45%左右。这些国家的特殊钢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为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目前,我国特殊钢产量占钢总产量的比例仅为5%,且产品基本上面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份额仅占2%左右。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顾问胡名洋曾表示,目前,我国特殊钢的质量、品种、绿色化总体水平还不高。据其透露,当前我国高端结构材料存在不少问题,高端材料自给率不足,其中有25%的材料完全空白,关键的零部件依赖进口;45%的材料品质较低,其稳定性、可靠性、合格率都处在相对低位;剩余的成熟材料也存在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不足等缺陷。胡名洋介绍说,我国高温合金、大型客机用超高强度钢、新能源产业用特殊钢等品种依赖进口的情况严重。而我国高速铁路轴承及轴承材料等更是完全依赖进口。
填补空白助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特殊钢作为制造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关键材料的顺利开发、形成产业化将对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环保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利好,将成为高端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装备规划》)中明确指出,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专家表示,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存在供货周期长、沟通不及时、高成本等问题,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不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装备规划》提出目标,至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
目前,我国特殊钢产量仅占钢铁产量的5%。胡名洋认为,特殊钢的产量对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撑在数量上保障力并不足;而特殊钢的质量稳定性、性能特殊性需求保障力更不足。
陈旭阳认为,《规划》的印发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绝对是一个利好因素。
《规划》提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殊钢、重大装备用轴承钢、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核电装备用特殊钢、工程机械用耐磨钢、先进工模具钢、高性能高温合金等7大特殊材料的开发。以上关键材料的国有化,有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期间目标,特殊钢占钢产量的比例由现有的约5%提高到10%左右;特殊钢行业新增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特殊钢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由现有的15%以下提高到30%以上;培育10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殊钢生产加工企业。
陈旭阳表示,“姑且我们暂时不讲装备制造业所用钢材品种的升级问题,就关键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成本上都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