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轧制生产工艺过程及其制定
由锭或坯轧制成符合技术要求的轧材的一系列加工工序的组合称为轧制生产工艺过程。组织轧制生产工艺过程首先是为了获得合乎质量要求或技术要求的产品,同时也要考虑努力提高产量及降低成本。因此,如何能优质、高产、低成本地生产出合乎技术要求的轧材,乃是制订轧制生产工艺过程的总任务和总依据。在深入了解轧材技术要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掌握金属与合金的内在特性,尤其是加工工艺特性及组织性能变化特性,亦即固有的内在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以采取有效的工艺手段,并正确制订生产工艺过程,从而达到生产出合乎技术要求的产品的目标。
(2)轧材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
轧材的技术要求就是为了满足使用上的需要而对轧材提出的在规格和技术性能,例如,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物理化学性能、金属内部组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要求。它是由使用单位按用途的要求提出,再根据当时实际生产技术水平的可能性和生产的经济性来制定的。它具体体现为产品的标准。轧材的技术要求有一定的范围,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要求及其可能满足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轧制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来尽量满足使用上的更高要求。轧材的产品标准一般包括有品种(规格)标准、技术条件、试验标准及交货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品种标准主要规定轧材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的要求。形状要正确,不能有断面歪扭、长度上弯曲不直和表面不平等缺陷。尺寸精确度是指可能达到的尺寸偏差的大小,它不仅会影响到使用性能,而且与节约金属材料也有很大关系。所谓负公差轧制,是在负偏差范围内的轧制,实质上就相当于对轧制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了一倍,这样自然要节约大量金属,并且还能使金属结构的重量减轻。但应该指出,有些轧材(例如工具钢)在使用时还要经过加工处理工序,则常要按正偏差交货。产品技术要求除规定品种规格要求以外,还规定其他的技术要求,例如,表面质量、钢材性能、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等,有时还包括某些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等。
(3)铁艺制作中轧制技术应用
产品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轧材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产品要求表面缺陷少、表面光整平坦而洁净。最常见的表面缺陷有表面裂纹、结疤、重皮和氧化铁皮等。造成表面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铸锭(坯)、加热、轧制及冷却都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以注意。轧材性能的要求主要是对轧材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弯曲、冲压、焊接性能等)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磁性、抗腐蚀性能等)的要求。其中最常见的是机械性能(强度性能、塑性和韧性等),有时还要求硬度及其他性能。这些性能可以由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及硬度试验来确定。
轧材使用时还要求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其中伸长率包括拉伸时均匀变形和局部变形两个阶段的变形率,其数值依试样长度而变化,而断面收缩率为拉伸时的局部最大变形程度,可理解为在构件不致破坏的条件下金属所能承受的局部变形能力,它与试样的长度及直径无关,因此,断面收缩率能更好地表明金属的真实塑性,故不少学者建议按断面收缩率来测定金属的塑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定伸长率较为简便,迄今伸长率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指标,有时也要求给出断面收缩率指标。材料的冲击韧性以试样折断时所耗之功表示之,它是对金属内部组织变化最敏感的质量指标,反映了高应变率下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或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金属内部组织的微小改变,在静力试验中难以显出,而对冲击韧性却有很大影响。当变形速度极大时,要想测得应力—应变曲线非常困难,因而往往采用击断试样所需的能量来综合地表示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必须指出,促使强度提高的因素往往不利于塑性和韧性,欲使材料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提高,即提高其综合机械性能,就必须使材料具有细小晶粒的组织结构。
轧材性能主要取决于轧材的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因此,在技术条件中规定了化学成分的范围,有时还提出金属组织结构方面的要求,例如,晶粒度、轧材内部缺陷、杂质形态及分布等。生产实践表明,钢的组织是影响钢材性能的决定因素,而钢的组织又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和轧制生产工艺过程,因此通过控制工艺过程和工艺制度来控制钢材组织结构状态,通过对组织结构状态的控制来获得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是我们轧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产品标准中还包括验收规则和需要进行的试验内容,包括做试验时的取样部位、试样形状和尺寸、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等。此外,还规定了轧材交货时的包装和标志方法以及质量证明书等内容。某些特殊的轧材在产品标准中还规定了特殊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等附加要求以及特殊的成品试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