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产量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钢材价格

   2011-11-11 中国建材网12970

每当有关国内粗钢产量的旬报、月报甫出,各相关机构、媒体、分析人士等,即刻争相报道及评述。其原因极简单:无论是传统“供需理论”,还是既定“分析模式”,皆把粗钢产量的变化看作是影响钢市(钢价)的主要因素或依据――因为,按照传统“供需理论”逻辑,产量减少了,供应量就相对下降了,库存可能相应减少;而产量增加了,供应量就相对增长了,库存可能相应增加,进而可能对钢价产生影响。
  
  上述“道理”或“逻辑”,始终作用和影响着我们对钢市的判断和预测。这种逻辑,按常理应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在现今中国钢铁生产及钢材流通现状下,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和线性,上述逻辑也并不完全吻合于波诡云谲的钢市现实……
  
  我们一起搜索,在中国钢铁行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至市场经济的“钢市”以来(以1993年3月为时间节点,即:除国家铁路专用钢材、军工专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外,国家全面放开钢材价格,由市场调节,钢铁产品价格“双轨制”结束),我们能找出中国哪年、哪次呈现的钢材价格暴涨或暴跌,纯粹是因为钢产量的实质增加或减少而直接造成的呢?
  
  难以找出。为什么?原因大致如下
  
  其一,是由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我们以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而居世界首位为重要标志,中国的钢铁产品(除特殊用途的部分品种以外)在总体上,已摆脱了长期数量短缺的时代,随后中国更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阶段,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领域都进入一个长期持续高投资高增长时期,大中小钢铁企业不仅产能迅速扩张,而且企业数量也迅速增加。而在此背景下,除了国防尖端及特殊钢种之外,几乎所有能够被贸易商所买卖经营并影响钢市的钢材品种,皆没有出现过严重短缺或供不应求,因为在高投资下的钢铁产能总体增长极其迅速,也就更难以出现因为钢铁总量“短缺”所刺激钢价暴涨的情况。
  
  其二,是由中国钢铁业所承担的社会使命所决定的。目前,一说到钢铁产能过剩,听到更多的是舆论指责,似乎钢铁行业多年来都在盲目投资扩大产能。其实,这既不全面、也不客观、更不公正。在新中国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中国钢铁工业为使中国尽快摆脱“短缺经济”阶段而全力增加钢铁供给,为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不断攻克科研难题并研制出大量国内短缺钢材新品种,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钢材保障;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本身也对全球钢铁业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钢铁企业还肩负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稳定社会的重任。因此,即使在产量过剩情况下,基于重大社会责任,也难以完全而充分按市场供求去运作,也就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靠“减产”或“淘汰”来调节钢价的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tydqgl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