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报道了解到,近日,青岛一位钢铁行业专家说:“产能过剩是国内钢铁业的不治之症,即使是新型城镇化这味猛药也无法根治。钢铁产业未来的生存之道,仍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先进生产方式、有竞争力的产品转型升级”。
据悉,青钢集团工人正在对两座高炉进行全面检修,该集团共有六座炼铁高炉,目前只有三座高炉维持生产,另有一座高炉因为设备老化等原因已经关停。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炉检修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需要,但同时也是因为现在生产任务不是那么繁重。
不仅仅是青钢,自去年底以来,国内已有大批钢铁企业延长检修时间,或者比以往扩大检修范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今年3月份全国粗钢产量环比下降3.15%,钢材库存却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钢厂盈利状况转弱,只能“借机”进行检修减产。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38家热轧钢厂中有4家进入检修,42家中厚板钢厂检修或减产33条,67家线材钢厂中检修或减产10条。
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吹响,期待中的巨大需求却还没有出现,对钢铁企业来说,等待“戈多”,还是独自远行,这是一个问题。
“饼”还没有吃到
“未来几十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去年底,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一时在国内钢铁行业激起热浪。钢铁企业的乐观事出有因在新型城镇化推进阶段,必然伴随大量的工业、民用建筑和公用设施建设,钢铁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和民用材料,毫无疑问将大有用武之地。
可在短暂的喜悦之后,钢铁企业发现,事情的发展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城镇化启动后,短期内会拉动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但我国城镇化率目前已经超过50%,加上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未来的城市化速度会放慢,对钢材的拉动作用不会像过去那么大。”一位钢铁行业专家分析。
更为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及至目前仍未全面启动,无法对钢材产品形成事实上的需求。“饼”还没有吃到,钢铁业的高库存现象却愈演愈烈,这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积累了过剩产能,一方面是由于受新型城镇化这一重大利好的刺激,一批大型钢厂抑制不住投资冲动扩大产能,一批小型炼钢厂同时悄悄加入,难以遏制的产能过剩于是进一步加剧。
过剩是个难解的结
青岛前湾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堆场之一,历来是中国钢铁业冷热浮沉的晴雨表。
与十年前铁矿石大量压港时比起来,青岛港现在的压力要小的多。据专业机构4月14日所做的港口铁矿石库存量统计,青岛港本周库存量1210万吨,上周库存量1270万吨,库存减少60万吨。“但从全国港口来看,库存上升的港口数量由前一周的13个增加到17个,库存下降的港口数量由前一周的13个减少到11个,铁矿石库存上升的港口数量明显多于下降的港口数量。”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铁矿石库存的不断上升,并没有影响国内钢铁产量的上升速度,产能、产量严重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达9.7亿吨,产能超过10亿吨,如果将一些违规建设的钢铁产能都计算上,即使今后需求有广阔增加空间,也远远无法消化现有产能。
青钢选择独自远行
进入2013年,青钢先后关停一座高炉、一个焦化厂,令业内颇为惊讶。“我们现在正进行检修,其中一个高炉的检修投入就要1亿元,关停高炉和焦化厂的损失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尤其是目前市场形势不好,关停要承受巨大压力。”青钢集团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熟悉青钢的人士知道,这家企业决意要借助搬迁,努力跳出钢铁行业低层次过剩的困局。
今年2月,青钢环保搬迁项目全面启动,据悉,新厂区环保总投资约1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以上。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将按国家2012年10月实施的新标准,配备世界上技术成熟、装备先进的除尘、脱硫及脱硝设施,建设大型综合污水处理厂,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和全部循环利用。由此,青钢将成为执行国家新标准的首个钢铁企业。
“我们再也不能在盲目的产能扩张中随波逐流,只有率先行动,通过搬迁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建成一个循环经济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钢铁企业,才能在产能无序扩张、市场恶性竞争、环保压力加大的行业阴霾中杀出一条血路。”青钢集团董事长王君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