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巩固经济持续改善的态势,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稳住”,尤其在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情况下,应继续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未来能在自贸区改革试点、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除了将为市场带来更大利好外,也可以抵御外部不利条件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巨大冲击,支持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保持7%的增长率。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PMI于“十一”长假期间公布。延续了早前经济反弹的态势,9月官方与汇丰PMI均有所上升,但二者均只有比8月反弹了0.1个百分点,幅度明显弱于7、8月以及早前的预期。结合9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推迟的影响,笔者判断本轮复苏虽然可以使增长率维持在7.5%之上,但能否持续仍然面临挑战。要巩固经济持续改善的态势,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稳住”,尤其在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情况下,应继续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中长期看,只有推进改革,才能最终赢得下一阶段经济的稳步增长。
看PMI分项指数,9月新订单指数为52.8%,比8月上升0.4个百分点;生产方面,9月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和中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均高于50%,而小型企业低于50%,显示当前小企业产需情况尚待巩固。另外,自三季度以来,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9月两者差距缩小至0.1个百分点,反映出在市场需求回升形势下,产能过剩行业生产扩张情况有所控制,整体来看目前产需增长态势逐步趋向均衡。
结合PMI数据与早前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笔者预计三季度与9月其他宏观经济数据整体上仍将延续改善势头,特别是在7、8月经济显著反弹的基础上,三季度经济与政策出现的预测双拐点已得到验证,预计三季度GDP或将达到7.6%。其中,在积极财政政策与行政审批简化的作用下,基础项目投资有望继续支持投资反弹。消费方面,由于新政府强调节俭与严厉打击腐败,今年中秋奢侈消费大幅回落。
对外贸易方面,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比8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0.4%,比8月回升0.4个百分点。最近一段时间进出口指数的反弹,在笔者看来,一方面与国内外需求恢复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早前国内促进贸易便利化、保证进出口稳定等措施的出台。然而,由于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效应,笔者预计,海关即将公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总额可能较高,但增速未必会超过8月,预计9月出口或为5%,进口或为7%,贸易顺差或收窄至259亿美元左右。
通胀方面,9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4.5%,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攀升,显示在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价格压力也有所上涨。结合9月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食品价格数据预判9月CPI,不难发现,3个官方指标走势并不一致,为判断9月消费品价格增加了难度。其中,9月农业部食品价格指数环比有所回落,而商务部与统计局食品价格却有所回升,其中尤以蔬菜价格回升较多。
笔者将统计局数据作为重点参考,判断9月食品价格环比或为1.5%,非食品价格环比或为0.1%。在此基础上,预计9月CPI同比增长为2.9%,高于8月物价水平。另外,鉴于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双双回落,笔者预计9月PPI环比仍将维持负增长,同比或将维持-1.6%。
通胀反弹,主要还是食品价格所致,PPI通缩仍将制约CPI通胀的上升空间。全年通胀或将只有2.6%,远低于3.5%的目标,只是9月的通胀反弹仍将制约央行的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预期怕要落空。而一线城市楼价的大幅上升,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大隐患,也将促使房产税试点扩容的加快推出,并收紧信贷政策。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9月就业与企业信心指数均有回落。其中,从业人员指数为49.1%,比8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低于50%,还需要继续观察。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4%,比8月回落1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信心的高位调整。眼下,劳动力成本上涨、订单不足与资金紧张分别是困扰企业复苏的最重要因素。当然,这其中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显示为了促使实体经济反弹,不仅需要稳增长的政策,更多还需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等多项结构性的改革。
总之,PMI指数在今年过去的3个季度持续回升,说明在外需反弹与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阶段,复苏态势渐趋稳定。然而,9月PMI反弹弱于预期,特别是海外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又提醒我们对未来复苏态势的不确定性保持高度警惕。实际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延迟,凸显出美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决策的困境,而这也给未来中国出口、外汇储备安全以及货币政策出了大难题。
在国际经济金融持续动荡的大环境下,中国其实难有万全之策。从短期看,鉴于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应该继续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从中长期看,推进改革刻不容缓。以笔者之见,下一步深层改革落在以下两点,一是上海自贸区如何运行并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二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怎样描绘出一幅更为清晰的改革蓝图。如果未来能在自贸区试点、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除了将为市场带来更大利好外,也可以抵御外部不利条件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巨大冲击,支持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保持7%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