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着重介绍纯手工的铁艺生产过程。手工制作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造型、结构、颜色可因人而异,使之与用户个性更协调。多样的选择使铁艺更富人情味,手工艺者劳动中融入的个体劳动和主观情感也成为铁艺的艺术附加值。
图样设计
铁艺的图样设计首先要考虑钢铁的材质和特殊表现力,再者是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然后便可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绮丽、丰富多变的图样来。人们可以在多种图样中挑选最合自己心意的一款,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更改、删增细部,还可以自行设计,让手工作坊按照自己提供的图样打造。
把设计图样付诸实践
工匠在工作台上把设计图样勾勒描绘出来,其大小要与铁艺成品一致,即成1:1的比例关系。手工技艺的娴熟与否决定铁艺形状的完美度和线条的流畅感。绘图师傅把图案解析成若干个图形组合,再用细线测量出各图形组合所需钢材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下料
下料即依照测量结果截出一段段长度、宽度、厚度各有规定的钢材。
这时铁艺的基本用料已初备了。截下的钢材是棱角毕露、未经修饰的,还不具备多少美感。这就需要两道工序来使钢铁“改头换面”一番了。这是铁艺制作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最能体现铁艺制品手工技艺之美的关键。在两道工序即锻打和把钢条弯曲成型。
锻打,即把钢材加热至白炽状态,然后把它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压花模具上,经重锤、精锻、细打后,便可在钢材尖端打制出各种图案造型,如虎爪、藤蔓、叶子等,在钢材表面,则打印上各种纹样,如点斑、横纹、斜纹等。有一些特别细微精致的造型,如花朵的细致花瓣、具复杂脉络的叶子,动物、人物的生动肌肤纹理等,不是用模子可以铸造出来的,则需要手工匠们凭着经验和技巧徒手打制出来。
锻打成型的钢铁下一步便是要经过弯曲、扭折成所需的弯角和弧度了。把钢铁条卡在固定的台架上,然后扳动钢条,弯折扭曲出花形来。这需要用力均匀得当、干脆利落、一步到位,否则就会影响线条的流畅感。
完成了以上工序,可以说铁艺的零部件已准备好了。接着就是按设计图样把铁花、铁框组拼焊接起来。这看似简单,却要求焊接口要牢固、平整,如果出现一个个疙瘩或是明显的沟痕,都是不允许的。当然,焊接好之后的铁艺接缝处仍不免存在一些小空隙,这就得用一种特殊的工业用料把它们填充、抹平,这道工序叫“补灰”。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铁艺制品已初具雏形,剩下的便是“深加工”了。我们不妨把它比作雕刻、绘画上的细琢、润色阶段。
去锈除灰
焊接时产生的鉄渣,附着于钢铁上的一层氧化物及“补灰”后的残留物都需去除干净。大面积的部位可用砂纸、钢刷等来完成,而细微复杂的地方也不能疏忽,需用细毛刷、钢丝簇等把铁锈和粉灰剔除擦拭掉。
要使铁艺光洁平滑、着色牢固,打磨、抛光是不可缺少的。焊接时形成的焊口处的突起需用钢锉锉平,使铁艺看起来平整自然。抛光可用手动抛光打磨机来完成,使钢铁表面光润,呈现出金属沉稳、冷峻的原色。抛光的优劣将影响铁艺的总体质感及着漆是否牢固。
上漆
上漆工艺包含着不少学问。概括起来,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技艺相结合。说它现代科技引入着漆工艺中,解决铁艺的防锈和腐蚀问题;所谓传统,即体现在手工涂漆所特有的绘画般的效果,而这一点为机械喷漆所不能企及。
一般说来,总共要上三层漆
外一层是面漆,顾名思义,这一层漆起保护膜的作用。在涂料的选用上,要选择具有耐腐蚀、不易剥落等特性的面漆。上好面漆之后,把铁艺进行高温烘烤,使漆料渗透到钢铁里层,这样,铁艺便于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防护膜了。
第二层漆是底漆。如果把上漆比作绘画,上底漆即给画稿定基调、描背景,为体现铁制品沉稳、厚重、古典的特性,底漆需选用深色调的,一般以黑色居多。
底漆干后,便是给铁艺涂上所需的颜色。这是体现铁艺特殊美感的一步。如果采用的是机器喷漆,得到的将是颜色均匀统一、缺乏变化的产品。有鉴赏眼光的人都知道手工绘漆的铁艺才是上品。手工绘漆使不同的铁艺具有不同的个性,就算是同一件铁艺,不同部位颜色的深浅、厚薄、明暗的对比也千差百别。比如锻造庭院大门,深色的底漆表现出沉重的历史感;花饰上的颜色从中央到边缘由深至浅变化,具有立体感;门把手的地方绘上的是斑驳的黄铜色,似是因年代久远造成磨损而露出了金属的本来面目。整件铁艺散发出古色古香、经典浪漫的气息。再比如一张仿古青铜大床,刷以深浅厚薄不一的青色,表现出岁月自然形成的斑斑铜锈;在凸浮出来的花纹上,绘饰出一道道黄铜色的痕迹,似是因经常摩擦造成的锃亮,整件铁艺流溢出一种古老、华贵、怀旧的气息,这就是手工绘漆营造出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美感。
手工制作的铁艺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的手工技艺,二者的完美结合满足了现代人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体现了人们对一切喧嚣浮华的现代装饰品厌倦之后对经典传统家具的重新审视。手工制作的铁艺不是科技时代的叛逆者,它积极吸收、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一种手工操作体现出来,个人的创造力因此得到发挥和延伸,处处体现出“一人为本”的审美观点,这使得手工打制的铁艺散发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