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过剩产能,藏钢铁于民
专家建议保障房使用钢结构
近期河北唐山在压缩钢铁产能方面开了第一“枪”,以环保的名义拆除了部分钢铁高炉,最新的消息显示唐山将压减粗钢产能4000万吨,占整个河北省的一半。除了环保压力,钢铁行业的经营之困也促使政府下“狠心”,2013年钢铁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钢铁企业利润跌回20年前,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再难回避。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上游压减产能的同时,钢铁市场下游也在不断挖掘消费潜力,被归为绿色建筑范畴的钢结构建筑行业正在为化解钢铁产能奔走,目前已经出现大型钢铁企业与钢构企业战略合作的例子,他们希望将钢结构建筑推广至普通住宅领域,借助中国兴盛的房地产行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也能藏钢铁于民。
业内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钢结构建筑占比不到5%,与发达国家50%的比例相差甚远,钢结构建筑作为新兴的集成住宅,快速普及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而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则有望成为推广的首选。
钢铁“危机”
“钢铁的价格实际上已经回落到近20年前的水平,钢铁企业的生存完全靠减少能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撑。”在此前的“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部主任王颖生表示,2012年8月和2013年6月钢铁指数分别跌破100点,而这个100点的依据是1994年4月钢铁指数建立时候的价格水平。
2013年钢铁行业受到市场价格和环境压力的双重挤压,部分月份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窘况,但从统计数据看,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依然在增加,1至9月,粗钢产量5.87亿吨,同比增长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13年粗钢总产量约7.84亿吨,对应约11亿吨产能,产能利用率仅为71.2%。
“实际产能比设计产能更大,无论从行业效益还是从资源环境承受力看,中国的钢铁行业都不能有增量了。”12月6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是消费,目前中国钢铁95%在国内消费,其中建筑行业消费量最大,也是今后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钢铁需求预测成果》预测2014年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为3.9亿吨,同比增长2.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助理王炯辉对记者表示,中国钢铁需求强劲的内在因素是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的中西部发展潜力巨大,“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2.57%,未来10年内,中国的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将进行大量的住房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会产生大量的粗钢和铁矿石需求。”
专家估计2025年至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5%,目前中国的人均钢铁拥有量为5.3吨,与全球主要国家有着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求解绿色建筑
今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中提出,“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推动建材下乡,稳步扩大钢材、水泥、铝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场需求。优化航运运力结构,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运输船舶。”
李新创表示,挖掘建筑用钢潜力可以通过提高用量标准,加大钢结构建筑比重来实现。
据了解,钢结构建筑采用的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产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工程管理和集成化服务的建筑生产方式。目前国内的钢结构建筑应用并不广泛,真正较快发展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场馆设施大量运用钢结构建筑,带动了市场需求,不过当前中国的钢结构建筑主要集中在写字楼、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上,真正采用钢结构的住宅屈指可数。
“就是像造设计汽车一样设计房子,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11月27日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向本报记者如此解释钢结构建筑,他认为钢结构建筑之所以好,在于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贯穿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方鸿强认为,钢结构建筑是建筑产业化的典型,集成住宅的优势不仅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使用,一般地区的普通住宅也可以使用,“杭萧钢构在包头的试点项目目前进展顺利,钢结构住宅优势显著。”
方鸿强表示,国家设定“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如果能引入钢结构建筑,施工、收房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而钢结构住宅的普及势必会带动大量钢铁需求。
11月7日,杭萧钢构与唐山钢铁集团所控股的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