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铁腕”淘汰过剩钢铁产能
|
||
钢铁过剩治理新政 |
||
钢铁业面临8000万吨减产考卷 10月15日,国务院出台了《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称将有效地推进和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其中,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将需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详细】 |
||
国务院:2015年前再淘汰炼钢1500万吨 《意见》中指出,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同时,还将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并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并提出,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基础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详细】 |
||
钢铁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迎“史上最严治理” 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在这一轮过剩产能治理中,钢铁业首当其冲。《意见》提出,未来五年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详细】 |
||
“四个事关”及“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在不足一个月内,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两部重磅文件,此举非同寻常。对于当前及今后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将产生极其重要影响,我们既要认清其性质,更要深知分量。【详细】 |
||
《意见》影响几何? |
||
钢铁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按一般性规律,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会跌;反之价格就涨。但是,在现今阶段的国情下,还难以真正由市场自发调节供需平衡,其原因我们曾多次作过不同层面的探讨,此处不再议。要强调的是,研判中国钢市若总是死盯着那些貌似“经济”规律或“供需”规律的单纯过往数字,或难以符合并适应中国钢市的现实,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感叹行情“超乎市场预期”的缘由。【详细】 |
||
钢铁产能八千万吨缩减新指标难破局 政策是已经出台,但从钢铁行业现状来看,目前主要的困惑是缩减谁的问题,从指导意见来看,更多的是考虑到环境问题,除江苏、江西外,淘汰的主要的是京津冀及周边的省份,但压缩淘汰的标准是什么,仍然值得探讨,像河北地区一些中小钢厂,盈利能力很强,而且决策灵活,这种企业不应该被淘汰。【详细】 |
||
唐山钢厂环保性临时减产可能性大增 唐山调坯厂大多数均用煤炭加热,燃煤占比的减少,一是调坯厂会面临采煤的困难;二是面临脱硫排污治理的困难。当前多数厂家均未安装脱硫设备,产生的气体排放,是大气污染首要治理的问题。因此,一些不具竞争力的调坯厂或因某些方面的原因而被淘汰。【详细】 |
||
钢铁淘汰落后产能殃及焦炭 过剩将达1.6亿吨 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认为,淘汰8000万吨的钢铁产能将减少近亿吨的煤炭需求,焦煤、焦炭产业将与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详细】 |
||
钢铁业如何“破局”? |
||
化解产能过剩需要打破钢企侥幸心理 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不仅需要处理打破地方政府的保护,还需要钢企们的主动配合。据中国钢材网了解,大多数钢厂之所以宁愿死扛也不减产,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地方政府迟早会救市。【详细】 |
||
国务院拟行政、市场手段共用 以前主要是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而这次意见特别指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此外,意见还强调,要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也是此前产能淘汰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地方政府抵触情绪很高,”分析师指出,不过这次政策的效果,最终还得看实际的执行力度,预计之后各部门、各地政府应该还会有细则出台。【详细】 |
||
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更需依靠市场 要从根本上随时化解产能过剩,将过剩的产能真正化解成为社会有效的存量,各级政府必须退出市场,而将全部精力去建设好并维护好整个市场环境,让市场的力量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详细】 |
||
各路支招 |
||
关键看河北 业内人士对此评价,5年内压缩8000万吨产能的目标能否实现,“重头”在于钢铁第一生产大省——河北省。,如果河北省此前压缩6000万吨产能的目标能完成,那么全国8000万吨的目标也不太难。【详细】 |
||
政策在阳光下进行 如何设立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让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政策在阳光下进行;与此同时,利用环保手段加上选择性的银行收贷,再启用古老的市场倒逼机制;最终那些被市场遗弃的产能自然就消失了。然而问题在于,银行能够铁面无私的做到这一点吗。【详细】 |
||
加强地方执行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的上述应对措施太过“空泛”、“原则化”,和过去执行淘汰落后政策有具体的设备容量大小为量化指标不同,“原则化”的措施到了地方政府层面,往往面临执行力的问题。【详细】 |
||
去产能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和钢企的积极配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内需、外需均不是很给力的情况下,钢材市场能否真正好转关键在于化解产能过剩的进度与效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