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的大环境,预计后期钢铁的产量及需求都将缓慢增长。供给方面,预计2013年、2014年钢铁产量分别为7.8亿吨、8.1亿吨;需求方面,预计2013年和2014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将分别为6.93亿吨和7.15亿吨,同比增长3.2%。
原材料方面,预计2014年钢铁行业的铁矿石需求为11.72亿吨,同比增长3.0%,进口铁矿石为8.5亿吨;焦炭(1458,-47.00,-3.12%)需求量为4.11亿吨,同比增长3.3%;炼焦洗精煤需求量为5.4亿吨,同比增长3%,进口焦煤为7000万吨,基本与2013年持平。
2014年“环保风”将在四季频吹,但煤焦钢产业链的寒冬仍将继续。
钢材及其产业链
热卷
螺纹钢与热轧价格趋势总体保持一致,两者相关性高达0.796,但在行情出现极端的情况下,价差会出现正向扩大或价差倒挂严重的现象。
螺纹钢与热卷价格之所以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体保持一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宏观方面,两者处于共同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中。二是行业方面,螺纹钢与热卷使用共同的原料,均使用焦煤、焦炭和铁矿石作为原料,且前期工艺基本相同,都是通过高炉炼铁与转炉炼钢而来,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轧制环节。
但是在某些极端行情下,两者价差存在剧烈波动,生产成本略有不同是两者价差形成的基础,此外,两者供需格局不同也是导致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发现,价差是判断钢价底部的重要指标。当热轧价格出现很大倒挂时,是很不合理的现象,一旦这种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必然会引起市场的阶段性反弹。历史上多次经验显示,当热卷与螺纹钢价格倒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钢价即阶段性见底,这可能是品种钢价格之间的内在规律。目前国内小企业对螺纹钢产量的贡献高于热卷,而小企业对盈利高度敏感,使螺纹钢价格的成本支撑力度相对更高。
钢坯
2013年和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分别为7.8亿吨和8.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7%和3.8%,生铁产量分别为7.2亿吨和7.43亿吨。2013年和2014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分别为6.93亿吨和7.15亿吨。按上述预测进行测算,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将高出实际消费量近1亿吨,钢铁供需矛盾将继续突出,且这一情况在目前的市场氛围下很难改变。
据测算,当前钢厂出厂价格普遍接近生产成本,在吨钢利润平均为0.85元的情况下,高开工率欲罢不能,因为高的开工率意味着企业能通过提高产量来提高盈利。在这种大环境下,钢企主动降低开工率可能性并不大,而高开工率增加的产量,不一定得到及时的消化,造成社会库存的走高,对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
矿石供需缺口有望扭转,矿价将会下行
2013年铁矿石需求量为11.38亿吨,其中进口量为8亿吨左右,占比70.3%,均价为130美元/吨。进口矿中来自澳洲的铁矿石占比为20.87%,巴西进口占比18.47%,进口量的攀升是由市场需求和国内资源现状共同决定的。钢铁行业目前正面临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等诸多矛盾,“高成本、严环保”的双重巨压下,尤其是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市场情况下,行业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根据冶金工业协会数据推算,2013年和2014年铁矿石需求量分别为11.38亿吨和11.72亿吨,2014年进口量预计为8.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2.5%。从国内来看,作为钢铁行业上游的国内铁矿石产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较之钢铁行业发展并不同步,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应差、企业税负重等多方面问题,且与国外大矿相比实力相差悬殊,难以与之同台竞争。
从行业层面看,上游铁矿石挤压是制约钢价上行的重要原因。随着外矿新增产能的投产,2014年将是铁矿石供应的拐点年,供需缺口将得到有效扭转,矿价将会再下台阶。
铁矿石行业是典型的供需双边寡头垄断行业。供给端四大矿商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和FMG占海运量的66%,需求端中日韩及欧盟占据总需求的90%。2014年矿商的寡头垄断局面将会继续存在,但是外矿寡头垄断并不是影响矿价的核心因素,只是价格上行的次要因素,供需缺口才是矿价上行的核心因素。
供需缺口最大为2009年的5800万吨,2010年铁矿石长协机制瓦解,接下来的两年里,高矿价和较大的供需缺口共存,各大矿商在利益的驱动下齐发力,矿山投资大幅增加。2012年中国经济走缓,需求端的收缩导致缺口大幅收窄,矿价走低。2013年矿价一反常理,走出上涨态势,主要原因是市场新增矿石较少,同时中国铁矿石需求较2012年增幅较大。
从2013年年底开始,四大矿山新建1.68亿吨新产能逐步进入投产期,从四大矿山产能投放进度看,力拓5300万吨、必和必拓3500万吨、淡水河谷4000万吨、FMGKing项目4000万吨新产能均已经投产,四季度合计产能增量为1.68亿吨,其中,力拓和必和必拓投产进度大幅提前,分别提前4个月和6个月投产。考虑到新矿山4—6个月的达产期,2014年一季度开始,力拓和必和必拓的供应量均会大幅增加,淡水河谷4000万吨新增产能2013年四季度也已经处于试生产状态,四季度综合产能利用率达到50%。四大矿山新产能综合利用率按80%测算,2014年新增矿石供应量约为1.3亿吨,对应新增生铁0.84亿吨。主流矿山新建产能的集中投产和新进入者对原有供给结构的冲击,2014年开始铁矿石供需缺口将逐渐减小,直至逆转,矿商进入产能释放周期,卖方寡头垄断也难改变矿价下行趋势。
综上来看,2014年将是铁矿石供应放量的拐点年。随着铁矿石新增供给在2013年逐步投产,2014年铁矿石实际供应量将增加明显。未来随着后续铁矿石项目的投产,加上中国钢铁新增产能增速下滑,铁矿石卖方强势将逐步削弱。
螺纹钢与煤炭
按照2014年粗钢产量测算,预计2014年钢铁行业的焦炭需求量为4.11亿吨,同比增加3.3%。消耗炼焦洗精煤为5.4亿吨(相当于原煤9.82亿吨),同比增加3%,进口焦煤7000万吨,基本与2013年持平。
2014年焦炭的价格或将维持弱势,焦炭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下游钢铁行业的需求。与钢铁行业相似,焦炭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最关键因素。二是行业整合与淘汰落后产能进程。行业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是个长期过程,但是进度的快与慢会对价格带来影响。在长期的过剩产能及国家环保治理政策的指引下,明年煤炭价格可能继续延续弱势。
焦煤价格也将维持弱势,预计将在1000—1100元/吨区间内窄幅波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未来钢铁行业去产能力度加大,进而降低炼焦煤的需求;另一方面,供给端山西省炼焦煤产能释放力度较大,同时从国际上来看,炼焦煤市场供应宽松,价格存在下行压力。
螺纹钢跨期套利研究
通过历史数据可知,螺纹钢主力合约主要集中在1月、5月和10月合约上。在这些成交相对集中的合约上,存在很多跨期投资机会。以5月合约和1月合约为例进行螺纹钢的套利机会分析,通过比较螺纹钢5月合约与1月合约的价差发现,其在6—10月走势较平稳,这是因为这段时间螺纹钢的主力主要集中在10月合约上,5月合约与1月合约走势基本同步,但是在10月至次年5月之间的波动则较频繁,这段时间是较好的跨期套利时机,也是我们集中观察1月合约与5月合约价差的时间段。观察发现,不管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目前的价差都处于较大位置。
通过对过去4年的价差回归分析发现,2013年的价差走势与2010年相关性最高,相关性可达0.82,结合基本面,2010年的基本面与2013年基本面有很大的相似性,整体均处于大波段、大振荡的走势。目前螺纹钢期货可做买1401合约抛1405合约的套利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利机会会出现在1405合约和1410合约之间。
产业链供需情况
2013年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增速逐渐回升的背景下,国内钢材消费量虽有所增加,但增幅明显下降。2013年钢材需求的主要下游行业,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均同比改善较大。2013年基建投资增速较大,在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继续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小,房地产在房价持续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面临政策的不确定性,2014年需求增速继续保持在9%左右的水平相对困难。根据我们对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9%的判断,中性假设下,预计2014年进出口与今年基本持平,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8亿吨,增速为6.7%,粗钢产量为8.1亿吨,增速为3.8%。
2014年国内外经济环境趋好,预计除造船行业维持2013年发展水平外,其他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因此,2014年钢材需求量将继续小幅增加,其中机械、模具、家电、集装箱等钢铁下游行业发展增速放缓,造船行业出现负增长,是导致钢材消费量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积极因素,内外部经济环境趋好,但仍难见明显好转。
从建筑行业来看,2013年建筑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3.81亿吨,2014年预估为3.9亿吨,同比增长2.4%,全国房屋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仍将保持增加趋势,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维持较高水平。从汽车行业看,2013年汽车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4650万吨,2014年在刚性消费需求的支撑下,我国汽车行业将保持较快发展,消费量预估为5020万吨,同比增长8%。从能源行业看,2013年能源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3100万吨,2014年预估为3200万吨,同比增长3.2%。2014年电工行业仍将保持11%左右的增速,电网工程投资有望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机械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1.33亿吨,2014年预估为1.4亿吨,同比增长5.3%。2013年造船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1250万吨,2014年需求量与2013年持平。2013年家电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1000万吨,2014年预估为1050万吨,同比增长5%。2013年铁道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480万吨,2014年预估为520万吨,同比增长8.3%。2013年集装箱行业的钢材消费量为520万吨,2014年预估为540万吨,同比增长3.8%。
基于以上判断,2014年钢铁需求将小幅增长。化解产能过剩,避免系统性风险仍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钢铁业的主要任务。
政策背景解读
钢铁行业的产能枷锁禁锢着行业发展,因此钢铁行业首先应打好化解产能的硬仗,减少低效生产,从源头上抑制铁矿石的消耗和需求;其次,国家、钢厂、矿商应大力支持国内矿山勘探开发,培育世界级的矿山企业,增加国内矿商的议价能力,加强国内矿石市场定价权;再次,应加强金融监管监督,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中国铁矿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发挥好金融工具的辅助作用,引导市场有效发展;最后,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钢铁企业与国内外矿山企业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国务院第41号文件《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具有里程碑意义。政策力度、责任主体、落实机制都与以往不同。此次政策中提出的关停落后产能、土地有偿收回,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创新,将为产能过剩行业建立起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在“稳中有为”的政策基调下,需求仍将维持低速增长。钢铁行业能否出现拐点仍难定论,但是曙光已现,行业的供需状况将逐步改善。
笔者认为,此次政策贯彻执行下去的概率较大,41号文的具体措施极具可操作性。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41号文提出要盘活土地价值,破解钢铁行业的退出难题。以往钢铁行业陷入大而不倒的产能追逐游戏中,新政提出有偿收回土地,为钢铁企业退出提供了一条明路,大大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可行性。此外,41号文还指出要提升淘汰目标,逐级分配任务。在“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规划(4800万吨)的基础上于2015年前再多淘汰1500万吨,并于2017年前完成淘汰8000万吨,占总产能的8%。这将带动产能利用率边际改善。此次淘汰任务逐级分配到省、市,由地方政府向企业分配。在绩效考核指标压力下,监督执行力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