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寒冬还未到来

   2014-03-07 铁艺大全铁艺大全3830
   2011年10月,湖南省委的一纸任命,把曹慧泉推到了华菱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迎接他的是一项棘手的任务。彼时,无论华菱集团还是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华菱钢铁,局面均非常困难。“谁干都不好干,但上面交给你任务,也不好推脱。”曹慧泉说。

  两年半时间过去,华菱集团得以在惨淡的行业中扭亏为盈。3月5日晚,华菱集团掌门人曹慧泉在北京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谈到集团结构调整现状以及今年行业形势,他依然顾虑重重:今年的钢铁业形势比去年还要困难,行业的寒冬还未到来,而华菱钢铁第一季度盈利压力仍然很大。

  “寒冬还未到来”

  “去年3月份,各个钢厂都还勉强过得去,到了五六月份才觉得熬不下去,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吨钢利润可能是亏的。”

  曹慧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称,今年的钢铁形势比去年还要困难,上市公司华菱钢铁一季度的盈利压力依然很大。

  钢铁行业变差,要追溯到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当时有国家4万亿的刺激,国内钢铁企业在2009年到2010年日子一度变好。但后遗症同样不容小觑,钢铁业产能的迅速扩大造成供给增长远远超过需求增长,行业重新进入漫长的调整期。

  受行业低迷影响,华菱钢铁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深陷亏损,其后通过一系列内部调整,这家公司在去年成功扭亏,避免戴帽。

  曹慧泉说,这两年,华菱主要在抓效率的提升,包括机制的变化,再就是文化上的调整,现在已经逐步有了效果,“一线的职工动起来了,管理人员的队伍也比原来更积极”。

  其中,内部挖潜方面,考虑到一些指标相对靠后,华菱先是把内部潜力挖出来,再考虑其他问题。“比如降成本,华菱不是在哪个点上做,而是很多方面的指标一个个挖出来,然后将降成本任务分解下去,想办法解决。”

  这些工作的累积,让华菱钢铁今年一季度各项指标比去年12月份都好很多,但这并不足以让这家企业宽心。

  曹慧泉认为,短期内钢铁“去产能”的过程还很难,现有实际产能还要挣扎一番,“有些企业哪怕是亏损,只要有点现金流可能还会生产,这样整个行业效益就好不了。”

  另外,由于钢价与矿价下跌幅度严重不成比例,国内钢厂损失惨重。按照曹慧泉的测算,去年3月份钢材吨价在4000元以上,现在大约3200元,前后降了800多块钱,而矿价前后只降了30美元,根本覆盖不了亏损额。

  在曹慧泉眼里,钢铁行业还要困难几年,因为还未到寒冬阶段,现在顶多算是初冬。

  寄望汽车板项目

  在同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华菱钢铁董秘阳向宏表示,华菱钢铁当前的核心任务是经营好已有的资产和业务。这其中,华菱钢铁与外资公司合作的汽车板项目,将是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并有望能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华菱的一个优势在于,其身居湖南,属于钢材消费净流入区域,其他企业要进这一区域显然有劣势,但华菱的普钢产品与其他企业并无二致,在竞争中并无明显优势。

  这让华菱不得不在中高端产品上寻找出路。

  2010年6月25日,华菱钢铁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合资组建的汽车板生产公司,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目前,华菱钢铁占股51%。

  数据显示,虽然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但在高端产品上仍存在缺口,其中,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对汽车板的需求是约每年1400万吨,且这种需求正以每年9%~10%的增速继续增长。

  “我们将积极做好技术引进的消化和掌握工作,做好市场开发和客户对接工作,力争缩短达产时间。”阳向宏说。

  曹慧泉告诉本报记者,上述汽车板项目属于高端板材行列,现在进展比较顺利,预计今年6月份开始投产。他希望这个项目在未来有所贡献。

  争取更多页岩气区块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华菱集团控股的华晟能源公司已经介入页岩气领域。曹慧泉表示,目前公司旗下已经拿到了区块,未来还会争取拿到更多区块。

  华晟能源所拿区块(龙山区块)的各项地质、地震以及地化指标,包括区域构造沉积特征等都已摸清,在确定井位部署、提供钻探位置后,预计在4月初开钻。

  不过,曹慧泉告诉本报记者,页岩气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门槛的产业,国内的投资环境还不太好。“国家的政策还不太配套,对一些核心技术的支持,对前面勘探开发风险的规避,包括融资机制,甚至引进中小企业都还不健全。”

  当天(3月5日)下午,当主管科技和结构调整工作的政协副主席万钢来到湖南团听意见时,曹慧泉就对页岩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页岩气开发应该抓一些关键点,而不是单纯重复过去的产业政策。

  他认为,对于新兴产业,此前一些政策是值得反思的,比如光伏产业,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花几十年的过程,但很快走向了衰落,而且给国家留下了很大的包袱。

  “在政策制定上,是不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当时这些补贴政策,地方政府争相上项目,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近乎失灵。”曹慧泉说。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彼时,国内一些企业做光伏项目,并不是单纯为了发展项目,而为了套国家政策拿补贴,而一旦补贴无法承受,这些企业就要面临关门的结局。目前,这一现象也开始在页岩气产业隐现:有些企业把页岩气当做概念搞,拿一块地,炒一炒,再想办法转出去赚一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wxty00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