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内博物馆,一些省级大馆不要说有一两尊类似的金铜佛,就是连普通的作品也没有。国内只有故宫博物院,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等艺术博物馆少数几家收藏单位才有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金佛像较多。而年轻的上海博物馆,凭自己的聪明才智,高瞻运瞩征集了一批汉传金铜佛精品,在国内是首屈指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能体现中国古代艺术家旧绝技艺和时代特征的艺术珍品,至今传世很少。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不知毁了多少寺庙,各类精美的佛像自然难逃厄运!
这里笔者只能根据所了解的国内外馆藏品、私人藏品厦新近出土的藏品综合起来作一个大概的叙述,仅供读者参考而已。
汉、十六国时期是我国金铜佛制造的起步期,这一时期的金铜佛制作大都比较简洁。坐佛多,立佛少。佛像大都是高肉髻,有些磨光肉髻,结跏而坐,双手重叠,或手施无畏印。大多佛像双目下视,表情平静,有些略带微笑,服饰多为通肩大衣,纹路深刻、流畅,给人以朴实无华之感。有的整体制作,有的可以拆卸。这些特征后来成为我国佛教造像的基本定式。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金铜佛造的繁荣期。此时的佛像受我国传统民族又化的影响很大,一些能工巧匠制造出许多千姿百态的佛像作品。此时的佛像,大都或坐,或立在方形座上,背有莲瓣形、火焰形背光。北朝佛像随着政权的重叠,不断发生变化,时胖肘瘦。南朝十分推崇“秀骨清像”。所铸铜像大部十分清秀,表现出种清俊秀美的感觉。此时的衣着,大都为具有汉式风格的褒衣博带式大衣,衣纹繁复飘逸,衣褶层层叠叠,显得厚重而潇洒。这时期还出现不少碑形组合造像。如著名的“西方三圣”,碑中主佛为阿弥陀佛,左、右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隋唐时期是我国金铜佛制造的辉煌期,一些精美绝伦的金铜佛顶级之作就出现在此时。就金铜佛而言,笔者所见站佛较坐佛多。有些立于莲花座上,有些赤足落地。隋代虽然国家得到了统一,但地域辽阔,各地佛像制造风格不一,很难定断。但总的感觉是比南北朝时显得丰腴圆满。有些佛像头大身小,体态壮硕.脸部成长方形,此时的服饰已见豪华,大都璎珞粗大、饱满,束冠缯带低垂,帔帛下垂至足,显得飘逸秀美。唐代佛像以胖为美,大多脸型饱满,轮廓鲜明。菩萨大多弯眉细目,“西腊鼻”高,樱桃小口。“S”体形较多,婀娜多姿。有些上身裸露,丰乳突出,充分体现了女性的特有的丰满圆润之美。不少菩萨造像多以上层社会中的美女为模特,俨然一副贵夫人气派。即所谓“菩萨如宫女”,“宫女如菩萨”。佛像服饰已十分华丽,整体工艺精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美。这一时期的佛像一般较好认定。
宋代国家由于备受外族人的欺凌,佛教已不为统治者所看重,佛教如果要生存,必须要结合世俗现实生活。因此此时的金铜佛造像已走入了世俗化、人间化,大都造像显得十分和谒可亲,过去佛像那种神秘感已经荡然无存。一些造像容姿美貌,比例均称,显得十分逼真,仿佛是以真人为模制造,具有高度的写实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迎合世俗化的需要,一些工匠将原本清秀的弥勒佛演变成“大肚弥勒佛”,一直流传至今,受到人们的欢迎,以拯救百姓于千百种苦难之中的千手千眼也诞生在这一时期。辽代和金代的金铜造像,由于与宋代同时,必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与宋代造像大同小异。辽代佛像多神态自然;金代佛像多丰满健壮。掌握某个时代金铜佛制造的特征,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考察、验证;了解汉传金铜佛的真真假假,还必须亲手实践,有些知识不是从书本中和博物馆中可以得到的。
元代以后,社会更为动乱,战争连连不断,汉传佛教的影响逐步减弱了,藏传佛教逐渐扩大。在老百姓当中,藏传金铜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所以我们目前见到的大多都是藏传金铜佛。
据笔者观察,海内外些博物馆所藏的汉传金铜佛大都是早年出土的。这些藏品,早年出土后经清理、脱金,部分已形成“传世古”,年代越久远色泽越黑,并有光泽。年代不长,其传世古尚未形成的色泽显紫褐色。此类金铜佛,大部分有两种色泽,一是金色,二是黑色或褐色。有些略带绿锈,锈斑碧绿坚硬,牢固。金色柔和,具有宝光。
新出土的金铜佛,大都很脏。因为金铜佛一般不会作为祭器,明器深埋地下,都是因为毁庙、战乱、灾难、收藏等原因遗落土壤浅层中或某些角落。土壤浅层成分结构比深层复杂。加工金铜佛入土前不少是被供奉过,新旧不一,因此出土后色泽十分复杂。
表面的黏土般比较坚硬,有点像“丐片”,清掉“丐片”后,脱金部分会出现坚硬美丽的绿锈,锈色下是枣皮红,枣皮红下面是地子。地子大部分是青铜和紫铜,铜质较软,少见黄铜。有些没有枣皮红,绿锈下便是地子。刚清理出来的金铜佛就像刚出生的孩子,不太好看,极容易被人看假。最大的原因是没有传世古,旧气。但用不了几年,脱金部分就会由褐到黑,形成金色,传世古、绿漆古的自然搭配,恢复了“原气”。鎏金部分有些会出现红褐色斑。内壁大部分有黏土,成颗粒状,黏土下也有自然绿锈和枣皮红,或褐色地子。
伪品的黏土大都是刷抹上去的,土下面是做的假锈,锈下面是黑色地子,黑色是熏或染上去的,极不自然,有死气。假锈用火烧便落,不落也有异味,很不自然。
另外,还有一种金铜佛,由于供奉时间较长,形成黑色的“香薰黑”,这种黑与传世古不太一样,黑中闪棕色,无味并有光泽,很高贵。由于这种“香熏黑”是许多年慢慢熏上去的,非常牢固,即使入土后也不会被腐蚀,遇到这样的作品,只需将黏土清洗便可。目前,也有这类的伪作,黑色是涂上去的,死气,没有光泽,作旧痕迹重,明眼人看便知是假。当然鉴定金铜佛不能只看皮壳,还要看质地、形制、工艺,综台分析,做出判断。
另外金铜佛一般不像青铜器会大规模地出于墓葬、窑藏,可以进行有组织的考古挖掘,而是零星遗落在广袤的田野村落中。有的入土上千年,有的入土几十年,有的没有入土,而是遗落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有的入土前品相较好,有的入土前品相较差,大都是偶尔被发现。许多是孤品,没有“标形”,有官造的、有民制的、有批量生产的、也有只造一两尊的。因此时间、地点、出土情况和背景十分复杂,没有辅助物进行参考,给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不认真研究较难鉴定。北京拍卖公司准备推出尊南北朝金铜佛精晶,因为是孤品,不少人没见过,有“香熏黑”,结果被“专家”戴了个“有争议”的帽子。出土金铜佛,与青铜器有许多雷同,可以参照青铜器的些特征来鉴定,主要是皮壳,如黏土、锈色、铭文……生坑、熟坑、水坑、发坑、脏坑等等。虽然金铜佛属铜器类作品,但它有许多与青铜器不同的地方,因此鉴定青铜器的专家定要研究金铜佛,反之鉴定金铜佛的专家一定要有鉴定青铜器的经验。真品金铜佛与真品青铜器样,纹饰清晰,深到流畅,洒脱,伪品纹饰浅薄,模糊,做作。真品铜质软软,假品铜质坚硬,拿在手中不柔和。
笔者曾多次深入一些厂家,进行“暗访”。仿造金铜佛的大有人在,他们大多仿造传世藏传金铜佛,仿造汉传金铜佛的不太多。汉传金铜佛的造像跟藏传金铜佛有很大的区别,有些造型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历史跨度长,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并且千姿百态,这是掌握汉传金铜佛的高难之处,汉传金铜佛样品少,艺术性强,制作工艺复杂,市场小,鎏金成本也高,不合算。仅鎏金技术一项就足以使他们望而怯步。古代鎏金采用的是“水银蒸发法”,此种工艺程度复杂,效果难以模仿,目前基本失传。现在的仿品大多是电镀金,刷金水,贴金泊,色泽难看,有些根本不是金,并有“贼光”。即使作旧,痕迹也较严重。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见到可以乱真的仿品。仿北朝和唐代铜佛光背多是铸就后再组合的,将失落的残件拼合为一尊佛像,这种组合佛像各部分风格是不一致的。仔细辨认就会发现,其细部如手指、脚指都很粗糙、模糊,手指生硬,衣纹细部交待不清等等,质地沉重压手、铜质或铁质坚硬。一般仿品,因没有原物,都是按图仿制,形、技、色、神均相差甚远。还有些伪品没有“标形”,是臆造出来的,不伦不类,不值一提。若想把鎏金器做成出土物,比较困难。
更多产品信息请关注铁艺大全网:www.tydq.net,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