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再制造人才本钱过高,高技术人员都愿意从事高、精、尖、利润大的再制造项目,但这毕竟还只是机床再制造的一局部,我们在鼓舞高精尖的同时,希望大家都更多的关注中小机床的再制造,否则很难构成机床再制造的产业化。”中国机电配备制造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机维协”)理事长魏连成在2011机床再制造产业化座谈会上如是强调。
据统计,我国如今机床保有量约为800万台,依照国际通用的3%的淘汰率,每年约有20万台机床进入再制造市场,其金属总重量将超越150万吨,“十二五”期间,将有90万台机床需求停止再制造,从而完成循环经济消费方式,节约资源。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以为,2012年将是我国机床再制造的关键打破期,国内企业应及时把握市场,增强再制造技术开展,大幅进步企业竞争力,同时带来宏大的经济价值。
我国是机电配备制造消费大国,目前再制造曾经从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行业开展到业内根本有所理解,但企业和用户对再制造的认识依然比拟粗浅。在当前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大环境下,再制造行业开展的关键在于市场,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企业,支持行业开展,在较短时间内扩展市场容量。
重型机床唱主角
重型机床再制造在节约资源,开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普通而言,重型、超重型机床对钢铁资源的耗费十分宏大,再制造对局部机床的能耗节约高达60%以上。同时,重型机床的再制造周期普通为3~6个月,能够应用70%以上的残留价值,再制造机床的费用比同类新机床要低70%左右,再制造周期短、本钱低的特性表现得格外明显。而重型机床大量的根底件具有耐久稳定性,特别是床身、立柱等部件,这使得再制造机床在根底性能稳定方面有了很好的保证。
在重型、超重型机床再制造范畴有着30年经历的武汉重型机床集团,自2010年4月成为试点单位以来,曾经承当12家企业16台机床的再制造,利润接近千万元,其中包括在冶金、重工行业的胜利应用。而近年来,重型机床的再制造曾经逐渐构成范围化、系列化,经过再制造能够大大提升原有机床的性能,并减少用户资金投入。
武汉华中自控不断把机床再制造作为中心业务开展,迄今共完成100多台重型、超重型机床的改造和再制造。截至2011年10月,公司新增再制造订单23项,均为重型、超重型机床项目。
北京蓝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明以为,重型机床唱主角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用户都会选择本钱高、精度高、采购周期长的产品停止再制造,典型代表就是进口的高档、大重型机床。”
武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端涉足机床大修和改造业务,积聚了丰厚的技术和经历。
在搬迁改造之前,由于遭到产能限制,武重一度放弃了很多再制造的业务。搬迁之后,武重曾经成立特地的子公司专营再制造业务,新公司占地8000平方米,主要对外承揽机床大修、改造和再制造业务。在作为工信部机床再制造试点单位的过程中,武重在局部省市树立设备维修站,尝试向技术实力单薄的用户企业提供机床再制造的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