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诺拉是同一发展时期的另一个“灾区”。这个小镇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有居民1.4万多人,曾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烟吐雾,以致多诺拉镇的居民们对空气中的怪味都习以为常了。
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令人作呕。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
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最后,小镇“沐浴”在一场酸雨中。
灾害发生1年后,小镇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下降了10%。10年后,小镇的死亡率仍比其他相邻镇要高出许多。美国《纽约时报》称其为“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污染灾害之一”。
两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促使美国国家和社会痛定思痛,建立清洁空气法。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修改完善,美国的《清洁空气法》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根据规定,美国环保署每天从地面臭氧、颗粒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这5个方面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按清洁程度分为6个等级。
AIRNow是美国环保署发布全美空气质量预报和实时情况的网站,市民可按州和城市查看当日和次日空气质量指数。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天气服务局则提供臭氧1小时和8小时浓度均值预报,每日更新两次,与AIRNow数据共享。
日前,《北京晚报》就PM10和PM2.5监测标准这一问题集合了中美专家的观点。其中,据美国康州环保局前任空气质量主管克瑞斯·杰姆介绍,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面,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而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前主席凯瑟琳·维斯普恩坦言,即使做了这么多工作,公众也会怀疑政府数据。有些NGO组织就利用桶装气体数字计做实验,自己监测并与政府数据做对比。公众也会因此不停地质疑政府的数字,也有人自己监测了某地的空气质量,然后公布到微博上说“it’s dangerous”(很危险)。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环保部门会找到当事人,问清楚他怎么测,看数据是否准确,同时看看政府的监测网络是否错过了一些峰值,或者这个测量点附近是否有确定的污染源,政府甚至会用移动空气站监测该点的数据。”
世卫组织标准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了大气中一些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的指导标准(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铅、气态氟化物等),目的是为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在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时提供一个保护公共健康的卫生基准;1997年又推出了更新版。
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没有制定有关空气污染的法规,而现有的国家标准之间差异也很大。因此,2005年,世卫组织在修订现行欧洲“空气质量标准”并加以充实的基础上,编制了可应用于全球的第一份标准——《空气质量准则》,并第一次为可吸入颗粒物(PM)确定了指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