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空气:PM2.5之争背后的大问题

   2011-11-28 10010
11月16日,已经公开征求过意见、历经20多次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宣布,再次征求意见,并首度纳入“PM2.5”作为监测指标。

  “能够将PM2.5监测数据纳入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这显然已经是一种进步。”不过,在黄晶看来,公布数据只是未雨绸缪的第一步,如何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环境才是治本之道。

  “可入肺颗粒物”

  “微博上,看到很多人,包括潘石屹都在家或者办公室添置了空气净化器。但我觉得,这东西解的只是一时之困。如果总体的环境得不到改善,空气质量长期偏差的话,我们总不见得永远不开窗吧。”黄晶说,“我始终觉得如果能有天然的东西,还是自然点儿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出门尽量少开车,平时多注意环保。”

  11月15日下午,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门口热闹非凡。候诊区的长椅上坐满了家长,婴儿的啼哭声和孩子们的吵闹声不绝于耳。同样的人满为患,也出现在了雾化治疗室里。

  尽管这样的场面每每到了秋季入冬期一贯如此,但记者从院方了解到,今年前来就诊的患儿数较之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提高。

  岳孟源,是这里的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和医务部主任。几十年来,她主要从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肺间质性病变、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诊治。

  据岳孟源介绍,由于13日严重的雾霾天气,14日、15日两天呼吸科的门诊量经粗略估计增长率就在18%以上。这一天,岳孟源的半天专家门诊从上午8点直到下午2点,始终忙个不停,不间断地接诊了数十个病例。其中,许多是因为天气原因,前来看哮喘和鼻炎的患儿。

  据了解,雾中有包括螨虫、尘埃、细菌、病毒、硫酸盐、铅、锰等在内的2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均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引发相关疾病。

  WHO曾估计,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微粒而死亡。PM2.5微粒属于等于或小于5微米的微粒,从呼吸科的专业角度看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就能够随呼吸进入到肺部,可能引起哮喘发作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发心脏病、肺癌。

  在《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中,PM10的年平均值为每立方米20微克每立方米,但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某些城市的PM10已达到每立方米300 微克,更不用说PM2.5的数值了。

  在许多城市区域,常常出现细小颗粒污染程度呈持续性增高情况。细小颗粒污染通常来自发电厂和机动车等燃烧源。WHO呼吁,要提高对城市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认识,要实施有效政策并密切监测城市里的这一情况。如果PM10从平均每立方米70微克降至年平均值每立方米20微克,预计将减少15%的死亡——这被认为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成果。

  “这两天,我看过的病例中,就有一个哮喘已经6年没有发作的孩子,因为空气变化,再次引发哮喘急性发作。”岳孟源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人的呼吸系统就好比一个比较天然的,把颗粒物分级的一个系统,直径小于5微米者由于颗粒小、主要以气态存在,不容易被呼吸道所阻挡,能够进入人体的下呼吸道,甚至肺泡中。因此,PM2.5-5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同时,由于这些颗粒不容易被呼出来,而存留在人体中。虽然其含量很少,但往往富含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

  岳孟源说:“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或儿童来说,因为自身的抵抗力差,所以就容易引起各种各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3岁以下的患儿,比较容易出现感染性的疾病,如果未能及时控制住,可能继而引发肺炎;而在3岁以上的患儿中,哮喘和鼻炎是最常见的疾病。”

  此外,岳孟源还补充道,如患有哮喘、鼻炎;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这些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在雾天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后,也可能会导致原本疾病的加重,还会诱发过敏反应,或者感染,“这两天因一般呼吸道疾病而引发肺炎需要住院的小孩也很多,床位都安排不过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tydqgl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