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空气:PM2.5之争背后的大问题

   2011-11-28 10010
李想指出:“雾水中的多环芳烃量,肯定比油烟和香烟中少。不过也要注意,雾是长时间持续性的。”李想进一步解释说,PM2.5指数和多环芳烃含量 “并不是一回事”:PM2.5是指空气中的颗粒物,而多环芳烃是一种化合物,相对而言,PM2.5比多环芳烃更加直观,人体呼吸的吸入量更大,对健康的影响也最直接。

  “多环芳烃以两种形态存在于大气环境中,一是气态化合物,直接被人体吸入,二是颗粒物吸附态,附着在颗粒物上被人体吸入。所以,多环芳烃多附着于PM2.5等颗粒物较多的灰霾中,对人体健康会雪上加霜。”李想说。

  虽然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效应,但对人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在研究之中。对于市民担心雾气中含有致癌物质的说法,环保专家介绍,多环芳烃是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日常生活中市民能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遭遇多环芳烃,比如每日炒菜产生的油烟等。上海雾水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微弱,市民完全不用恐慌。

  中国PM2.5标准来了即便新标收严,我们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控制PM10还是PM2.5,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是减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浓度降低了,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好转了,我们的空气质量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 10月31日这一天,童话作家郑渊洁在自己的微博上形容,北京像个“硕大的毒气罐”,而“北京环保局官方微博@绿色-北京将今天的空气质量定性为‘轻微污染’”。郑渊洁对此表态,治理空气污染的第一步,是让环保局说实话。

  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因为微博,这场有关空气质量的讨论愈演愈烈。

  继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对空气质量变化变得敏感后,上海也连续出现多个灰霾天,尤其是11月13日晚上空气质量甚至达到重度污染。

  其实,关于空气质量的优劣,即使没有官方公布的数值,人们凭自己的感觉——那些灰蒙蒙的天气,那些呼吸后嗓子眼儿微微的刺痛感——便很清楚。

  于是,围绕京沪等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争论连续传来好消息:先有11月初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其中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指出,减少污染既要加强治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又要切实加强环境法制建设,还要努力改进监察手段提高监察水平。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按照世卫的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这位专家还说了一句话:“我想这也是环保部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原因。”

  这一点,记者闾丘露薇在其博客中也曾透露,北京市环保局一直以来都在监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换言之,实现PM2.5监测及公布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好在人们最终还是很快等来了一个好结果:11月16日,中国环保部最终通报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版于当日起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将各方争议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

  缩小感官感受与指数的背离感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就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而近年来被公认为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尚未纳入。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随之降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tydqgl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