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金刚石工具企业发展源动力

   2012-05-10 铁艺大全陶先生3390
              众所周知,金刚石工具产业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历经了从欧美发达国家,到日本、到韩国、再到中国的历次产业转移,国内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金刚石工具行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的各位同仁,尤其是上游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变革、以及协会领导、从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几年,行业发展势头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

  一是金刚石工具制造业正在从最初的简单集群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

  昨天尹育航董事长提到国内目前从事金刚石工具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甚至达到单纯的价格竞争局面,但这种竞争也存在积极的一面,竞争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甚至是逼迫企业在精益化、低消耗、高品质上加大力量,也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行业细分和企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游行业细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金刚石工具终端用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专业,对工具的个性需求化也越来越明确,也必将带动工具制造业的行业细分与专业化发展,谁在这个时期顺应了市场需求,谁将会把握市场脉搏,取得长足发展。昨天郑州新亚的江总的发言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行业细分、领域细分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化的引申,一种产品打遍天下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三是行业技术装备快速升级。

  尤其是近两年,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90后人群进入社会,原来的技术装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同时,装备制造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金刚石工具制造业技术装备升级提供了保证。技术装备的专业化升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精尖设备的出现,二是自动化设备的普及。

  四是金刚石工具制造业的第三次产业转移开始显现。

  对于金刚石工具制造业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一个发展规律。国内产业再次出现转移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第三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内资源类物资的调控和成本的压力,产业转移的需求开始显现,同时,伴随着第三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扩大,产业转移就成为一种必然。

  以上是我对金刚石工具行业发展趋势的几点认识,主要是积极的一面,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昨天尹育航董事长已经概括的非常全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是行业企业众多,但大而不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金刚石工具制造业开始起步,同时也是行业从业者最佳的市场进入期,通过摆脱日韩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的同时,从业者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并得到长足发展。但近年来从业者大量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然充分竞争有利于推动行业整体发展,但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行业从业者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简单的裂变,是资金与技术的简单复制,很少有质的变化。

  二是行业高端技术和产品仍然掌握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

  任何一次国际领域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都包含着无奈,包含着必然,但同时包含着战略性。就金刚石工具制造业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从业者不会主动打破其垄断地位而放弃利润,但随着其成本压力以及国外技术经济的发展,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逐步降低,产业转移成为必然,同时也包含着国外从业者的诸多无奈。从另一方面看,产业转移必然性的背后,又有其战略性,是一种资源和人力成本的转移,高端技术和产品仍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如在航空航天、电子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的产品仍然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三是国际品牌和渠道建设仍有待加强。

  从整个行业发展和市场分布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处于不利局面,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产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产能转移,欧美国家仍然在品牌和渠道上获得较高收益。

  以上观点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由于我本人从事金刚石工具制造业时间比较短,一些看法会存在一些偏颇。但我相信,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大家如果放平心态,扎实作好事业,这个阶段将会大大缩短。如何正确的分析目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到因势利导也是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下面我来谈一谈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与大家共勉。我本人是在2002年加入博深工具这个大家庭,在这10年的工作期间,我经历了公司快速发展到成功上市阶段。如果说在此期间博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创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57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