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价跌势不止质押资源低价冲击市场

   2012-05-22 铁艺大全陶先生3130

  “最近市场上有一批质押资源的销售价格很低,对市场冲击不小。”在采访中,一些钢贸公司的经营者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道,这批质押资源入市,使原本疲软的市场雪上加霜,想涨价,难呀。

    看得出,钢贸商对质押资源低价销售对市场带来的冲击表示担忧。所谓“质押资源”这是指被银行用来质押贷款的钢材,一旦钢材用去给银行质押贷款,那么该钢材受到银行监管,钢贸商不能擅自销售,只有当贷款还清之后,被质押的钢材才能由钢贸商处置,一般通常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当被质押钢材重新投放市场交易时,有的已经生锈,卖不出好价钱了。于是,钢贸商降价销售,在钢材市场便出现了“质押资源低价冲击”现象。如在上海市场,有的质押资源的销售价格比正常钢材低上200元/吨。西本新干线的有关人士指出:“由于需求释放减缓,加上前期质押资源的低价冲击,市场上资源压力较大。”

    那么,这种质押资源低价冲击钢市现象它折射出背后什么样的深层次问题呢?这是经营者和业内人士所关注的,也是时下钢市的一个热点。

    质押资源低价冲击现象折射出最大问题就是使钢市的“虚拟化”,使真实的供需实况被质押资源掩盖了,导致供需的失真。

    可不是吗?钢贸商将大批的钢材质押给银行用于贷款,有的钢贸公司甚至“重复质押”,一套发票对付多家银行,企业之间虚开发票,空提营业额。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上海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总量为103.45万吨,是螺纹钢社会库存的2.79倍。

    显然,这一大批钢材始终放在库存里,没有被终端用户所消化,不能纳入“需求”范围,但其也没有流入市场交易。由此而来,真实的供需状况就被这“质押资源”搞得不真实了。有人称这是“一种游离于钢市真实供需关系之外的‘虚拟’经营模式,对钢市的影响越来越甚。”

    而当这一批质押的钢材过了质押期,放了出来,投放市场,又使市场的供需关系增添了“失实性”。“市场里怎么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资源,是不是需求萎缩呀?”不少经营者误判了供需实况。其实是这批质押钢材在作祟,况且其以较低的价格冲击市场,一时间使钢市泛起不小的波澜,钢价伴随着冲击波而急剧震荡。

    质押资源低价冲击现象的存在,其折射出另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传统钢材贸易的异化、弱化和淡化,钢材成为融资工具和筹码,钢市出现了“虚拟化”。

    拿钢材用于质押的这批钢贸企业,得到的质押贷款,并不是用在钢材贸易上,而是搞担保,炒房产,放高利贷,甚至铤而走险,赌博、炒期货。一些钢贸商坦言:卖钢材赚不了钱,搞担保,资本运作,进帐快。

    以钢材质押贷款,进行资本运作,实现钢贸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上海银监局统计,截至2011年6月末上海钢贸企业在银行的贷款余额达到1515.41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9.05%。其中一般贷款余额为735.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713.08亿元,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为66.87亿元。有4家银行的钢贸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接近甚至超过20%,有7家银行的钢贸企业承兑汇票占比超过50%。

   然而,钢材质押的大量资金,并没有用在钢材流通领域,在钢材贸易上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一批被质押的钢材依然放在仓库里,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没有投放市场,没有进行交易,更没有被终端用户所消耗。这不仅没有给钢材市场增加活力,反而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它弱化了钢材贸易,强化了资本运作,这对钢材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并没有产生任何积极效应,反而带来诸多弊端。

    钢贸企业的钢材质押中存在的不诚信、虚假等问题已经引起银行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不少银行对钢贸企业的贷款加强监管,钢材不再用于质押贷款。

    时下,质押资源低价冲击市场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受到各方的关注,但愿市场的真实供需不被种种假象所掩盖,还钢材市场的本来面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