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对钢厂直供和到各地设置销售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钢厂推出的销售举措,对钢铁产业链中间环节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那么,近年来众多钢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会不会侵占钢铁流通企业的利润呢?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看钢铁物流园区的功能。钢铁物流园区是指在所在地钢铁物流辐射半径内,以信息化手段,利用物流金融理念,整合各类钢铁物流要素,创建低物流成本的钢铁流通平台。因此,钢铁物流园区存在的宗旨,是为参与者创造赢取低物流成本的机会,创建多赢的格局。从这样的基本功能出发,钢厂兴办的钢铁物流园区应该不是主办钢厂独赢的渠道,而是产业链各行业共赢的、包容的、和谐的平台。唯有如此,这样的平台才能吸引所在地的钢铁物流企业参与,才能起到所在地整合各类物流资源的要素,才能为创建由上而下组建起来的全国范围内钢铁物流第三、四方平台打好基础。因此,从钢铁物流园区本质上讲,绝不是为侵占现有物流企业利润而特别设定的。当然,也应该看到,钢厂办的钢铁物流园区建成后,对所在地钢铁物流半径内的钢贸经营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是有局限的,且有正面与负面之分。
钢厂办物流园区,既有资源优势又有设施上的绝对优势,钢厂投资钢铁物流园区动辄就是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这相对于缺少资金的民营钢材市场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因此在软硬件设施上占有绝对优势。兴办这样专业物流园区的钢厂,其立足点也是基本职责就是为生产服务的,整合各地销售点、直供和周边钢铁物流要素,创新低成本钢铁物流模式。由此,可以预见,钢厂办钢铁物流园区对周边已有的钢铁流通企业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仅局限于具备同样功能的钢材市场,而对于绝大多数钢铁流通企业来说,反而能在充分竞争市场里多了经营的选择———企业的库存多了一个存放点,交易方式(采购渠道和网上销售渠道)多了一个平台,运输方案多了一种选择,加工配送多了一套方案等等。在通常情况下,各个企业的选择肯定倾向于“降本增效”的一方。因此,钢厂办物流园区对于大多数钢贸商的影响是正面的。
常规来看,大宗商品物流成本取决于物流的方式,而在同一物流方式之下又取决于规模效应。可是,在我国类似这样的常规,往往会因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而出现有别常规的变化。如今年以来,讲究规模生产效应的钢铁行业,在大多数大型钢厂亏损情况下,一些中小型钢厂不但赚到了钱,而且还在加大马力不断刷新高产纪录,这种司空见惯的情况会不会复制到钢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这一中间环节呢?钢厂办的钢铁物流园区相对于民营钢材市场来说,投入大、用工成本高、中间环节多等因素都会使原先预期中的低成本钢铁物流增加莫名的费用,导致成本降不下来,规模形不成气候,效率又上不去。说不准在与当地钢材市场竞争中,或会重演大钢厂竞争不过小钢厂的故事。
此外,民营钢材市场作为一个企业,肯定会在本地经营格局发生变化的前后,变压力为动力,以变制变,创新经营模式,在竞争中寻找到符合企业实际的定位。在这样的竞争中,如果真正出现适应不了新环境的钢材市场,在市场优胜劣汰竞争中不幸成了“先烈”,被淘汰出局也在情理之中,不足以成为钢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而侵占中间环节的依据。
综上所述,钢厂销售“新”举措对产业链上中间环节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抑或有也是有局限性的,且能提高、促进市场竞争中钢铁物流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