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断恶化。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升,这也间接带动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显着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带动中国制造商生产成本提高。但由于与其他低成本国家竞争激烈,出口价格很难迅速上升,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如果将2004年6月定为基数100,2010年贸易条件下降到了92,而2011年则继续下降至88.5。与此同时,受经济形势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经济体也有抬头之势。
人民币持续升值侵蚀了利润。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接近30%,这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挑战。
加之国内的粗放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等,都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出口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事实上,近年中国出口结构升级之路已启程。今年前4月出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8.5%,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如纺织类、服装等产品的出口。数据显示,同期服装出口仅增长1%、纺织品出口下降0.3%、鞋类出口仅增长4.2%。分国别来看,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6.5%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25.7%,中国已逐步取代韩日成为美国的主要机械产品供应商,当然这与日韩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也有关系;日本进口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中,中国所占份额已从1996年的7.2%提高到2011年的42.7%;金砖四国中,巴西机械和运输设备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2%上升到2010年的16.7%,占俄罗斯的份额相应的从2000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11.8%。可见,目前中国机械设备出口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必须看到,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张,明显与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在华设厂关系密切。例如中国组装的苹果产品,按照贸易统计的定义,属于中国的技术输出,但中国工人享有的制造成本仅仅占到苹果手机售价179美元的3.6%。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出口转型主要是建立在外商投资的基础上,国内出口企业技术升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未来逐渐减少对低成本劳动力和国外技术的过度依靠,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建立更多海外营销网络,更多直接投资和收购等等,都对促进出口结构升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