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却为了各地GDP,不惜让钢企亏损前进,不惜上报大型钢铁项目。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武钢和宝钢集团以“压缩钢铁产能”为前提,在广西和广东加码千万吨级钢铁项目。
2010年5月,时任市常务副市长的王中丙在作《钢铁及配套产业》专题报告时说:“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且能有力带动南方重化基地和粤西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总而言之,GDP才是剑锋所指。
地产大亨潘石屹也质疑,首钢每炼1吨刚就亏损400元,在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建钢铁基地?
据中钢协统计显示,2011年仅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额便高达32.78亿元。亏损额度比2011年国家一般公共服务费用支出29.54亿元还要多出3.24亿元。国家发改委通报称,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83.3亿元,同比下降67.8%。
21世纪网一直试图联系首钢相关人员作出相应解释,但至截稿日,都无法接通首钢股份公开披露董秘章雁的联系电话。
据上市公司财报披露,荣登2011年亏损榜单的前三甲钢企为鞍钢股份、重庆钢铁和韶钢松山,分别亏损21.46亿元、14.7亿元和11.38亿元。
狂热的GDP迷恋,并没有让地方政府停下高产的脚步,纵然亏损,也把亏损进行到底。工信部内部人士曾表示,一个年产量100万吨以下的钢铁企业年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无疑是当地的就业、纳税和地区GDP贡献的大户。
相关资料显示,全国31个内地省及直辖市中,只有西藏和宁夏两省没有钢铁企业。而西藏和宁夏2011的GDP是各省GDP排名的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三名。辽宁省2011年17500亿元的GDP排在第七位,鞍钢股份对其贡献不小。
转型,或走上末路
国民心中的钢铁梦早在供需平衡的那一天已经做到,而政府却为了GDP的梦想让钢企加快脚步,最终留下那些要么倒闭要么亏损的钢企。
钢企在生死线上拼命挣扎。大钢企要么像首钢那样咬牙重组,要么另辟捷径如广钢一样走一条转型路。而小型钢企、民营钢企更多的是走上了重组路。
近期,首钢股份披露重组草案,却遭到上百名股东反击;重庆钢铁、凌钢股份纷纷公告大股东重组消息;华菱钢铁与安赛乐米塔尔尝试期权式股权置换,唐钢则开始把触角伸向国际钢贸商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