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一些钢企更是花样百出度过钢铁“寒冬”。武汉钢铁砸下390亿元重金养猪,广钢却开始做起了卖腊肠和矿泉水的生意。
近年来,钢铁供大于求的局面让钢企受了致命伤。然而,钢企上游原材料的加价让不管是大型钢企还是小型钢企受到重创。转型重组,或者走向末路。这是当前经济环境下钢企的选择。
21世纪网了解到,不少企业开始试水多元化的寒冬生存之道。如河北钢铁旗下经营证券、期货、机械制造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沙钢股份斥资300亿元筹建玖隆物流园,拓展下游加工业和物流领域。
有实力的钢企,诸如宝钢、首钢,则开始涉足钢铁原材料矿山的收购。首钢从2004年起就开始寻找能提供铁矿石的长期战略合作对象;2006年,收购澳洲吉布森山铁矿公司的下属亚铁有限公司73%的股份。
宝钢先后参与了与巴西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的两个铁矿石企业项目,每年约有1600万吨的矿石供应量。
不管从上游还是下游看,前面的路都充满了荆棘。如何绝处逢生,成为了中国钢企生存下来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