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惨淡收场,回首过去,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时期,也呈现出了与往年不太一样的五大新特征。
特征之一旺季不旺淡季更淡
与往年不同,今年国内钢材需求情况比预期的还要差。
“金三银四”本该是钢市的传统旺季,需求明显释放,今年却“旺季不旺”。钢贸商普遍感到出货困难,销售不畅,没有预料到“经营这么艰难”;进入“红五月”,需求更加萎缩;六七月份,钢材价格一路下滑,特别是7月上中旬,跌势加大,颇有去年九十月份“一跌到底”的气势。
钢市呈现出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最根本的原因是下游终端有效需求强度明显减弱,这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直接相关。今年第二季度,国内GDP增长7.6%,为近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77.51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1487.06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1月~6月份,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3项指标同比增速继续回落,新开工面积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并且跌幅呈逐月放大的趋势。经济增速回落,使得拉动钢材需求的动力明显减弱,从而形成“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特征。
特征之二厂家博弈商家得利
上半年,钢材流通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特征是钢厂之间的博弈加剧,而钢贸商从中得利。
在往年,往往是厂家与商家博弈,钢厂加大直供、直销力度,运用资源优势,与钢贸商争夺市场。而价格“倒挂”,更让钢贸企业苦不堪言。今年初以来,没有话语权的钢贸商不得不中断与钢厂的代理协议关系,一时间掀起“退出潮”。有的钢贸商不再向钢厂订货,或大幅削减向钢厂的订货量,例如有钢贸企业把向钢厂每月2万吨的自主订货量减至2000吨~3000吨,只是象征性地维持代理关系;有的钢贸商则彻底与钢厂“拜拜”。
厂商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钢厂失去了钢贸企业的订单,合同减少,销售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紧缺,不得不一再降低钢材出厂价格,利润更是大幅跳水,甚至亏损,迄今仍有三成钢企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