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械工业的群体取得了较快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就单个企业而言,中国的企业甚至“既不大,也不强”,还没有真正称得起是“大企业”的中国机械企业诞生。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的机械企业充其量还只是中小企业。近年来,中国最大机械企业虽然已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世界最大机械企业的销售收入相比也仅有三成左右。
“世界机械500强企业”榜单前十强,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瓜分,前三名3个国家各占一席;中国上榜企业进入世界机械百强的比例远低于欧洲老牌工业强国,也显著低于美国、日本。
从收入规模来看,中国上榜企业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500亿美元以下,其中四成左右集中于10亿~50亿美元,2012年,中国才首次出现收入1000亿美元的机械企业。由此可见,中国机械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21世纪前10年,中国机械工业力排危机影响,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快发展的10年,初步完成了由小到大的量的积累。
未来几年,是中国机械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战略机遇期,能否成功把握机遇不仅影响企业个体的成败,也事关中国机械产业及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从2011年底到2012年上半年在中国机械工业领域刮起的“寒风”让众多国内企业叫苦连天,但是短暂的低潮并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自2003年至今的10年,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到2012年,时间上横跨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5年计划,这10年,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10年,也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10年。
这10年,中国的机械工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大发展和变化?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和外国的知名企业相比,国内企业还存在哪些差距?都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大企业群初长成
有一点是业界的普遍共识,那就是,10年间,中国机械行业历经了高速增长,也经历了危机动荡;国内宏观政策良好,但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剧变,中国的机械工业经历了10年的浮浮沉沉。
但是来自各个研究机构和相关协会的数据都显示,10年间,中国机械工业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机械大企业群的初步成长,无论企业规模、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在10年间得到了大幅提升。
著名企业比比皆是,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广西柳工、山东临工、山东重工、玉柴集团等,任何一个企业拿出来都具备在国际上与跨国公司一较高下的不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