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煤焦产业链供需形势高峰论坛”上,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指出,钢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
王晓齐指出,我们钢铁行业讲结构调整、讲产业升级,从90年代开始讲,讲了二十年;优化结构,讲产业升级也讲了十多年。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并未实现根本转变。
“这是因为环境不具备”,他说,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都是供不应求的,即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段时间呈现供大于求,但很快由于刺激政策出来,又是供不应求。“钢铁行业这些年发展遵循的是什么路子?扩张,不断的扩张。只要有产量,有增加,企业就有效益,有数量就有效益。”
他说,这些年发展过程中钢铁企业确实赚了不少钱,但赚的钱没有用在企业真正增加后劲的投资上,更多还是用再简单的扩大规模上,形成了现在固定支出在行业当中占比重太大的产业结构。
他同时强调,钢铁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具备了克服眼前困难的条件。
首先是实力增强。他指出,在国民经济所有产业当中,如果放在国际上比较,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无论从装备水平、技术水平、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不输给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所有需要钢材品种,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讲,国内的钢铁企业全部都可以生产,包括国防建设需要的钢材都可以生产,而且质量跟国外是一样的。”
此外,能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和韩国、日本的一流企业,整体处在一个水平。”他说,一大批的钢铁企业通过改造,已经变成了花园式工厂。像泰钢、邯钢、石家庄钢厂以及宝钢、武钢,“这些企业去了以后,感觉到不到是在一个钢铁厂,甚至有的人会问‘这个钢厂生产不生产’。因为看不到冒烟,没有什么噪音,非常干净。”
他认为,在节能、采购、销售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行业平均水平与领先企业的水平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以销售为例,“最好的企业跟行业平均水平算下来大概有1300多亿的效益。潜力很大,如果都通过对标挖潜,把应有的效益不说全拿过来,拿下一半,钢铁行业渡过眼前难关,也是具备条件的。”
就如何应对困难局面,他建议采取三项措施,首当其冲的是要进一步保持较低库存水平,而且要淡化工厂的概念。第二,质量第一,改善品种,真正做到用户至上。
他坦言,由于过去钢铁供不应求,钢企对“很多工作不屑一顾的,萝卜拔了不洗泥,不太注重对用户服务,这个理念基本没有。现在困难了,定单不够了,大家开始注重这个事情了,怎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品种、改善质量。”
此外,他还建议,钢企要广泛地开发好的煤炭资源,在配煤结构上进行优化,“谁的性价比好用谁的,绝对不在一棵树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