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向本报表示,四成倒闭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LED产能过剩确是实情。“外资巨头的倾轧下,中国很多没有品牌和技术的公司,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挤压。”
2009年以来,中国LED产业掀起投资热潮,从政策到资本,催生出大批LED外延芯片项目。然而,LED应用市场增长速度却严重不如预期。由此,多数芯片项目进展缓慢,处于停滞状态。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数据显示,立项时间于2009~2010年之间的中国LED芯片项目共计46个,至今未投产的项目多达16个,占项目总数比例达35%。
7月31日,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降39.4%,为3109万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11.35%。“公司的产能尚未形成和释放,且芯片降幅超过预期。”
同样,三安光电(600703.SH)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为2.7亿元,但1.5亿元来自营业外收入,其中多数为财政补贴。
事实上,财政补贴成为多数这样企业的“盈利模式”。在整个2011年,三安光电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8亿元。但至2013年,这样的补助将消失。
半导体业内知名专家莫大康向本报表示,LED、光伏的高歌猛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到“十二五”期末,仅广东省将实现LED产业规模5000亿元。“地方要政绩,企业要补助,共同催生了LED产业的盲目投资。”莫大康表示。
然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LED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幅锐减。有媒体报道,截至去年底,深圳倒闭的LED企业就有近百家。高工LED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认为,上游的洗牌将在两年内完成,下游洗牌需要五年,因为门槛较低,进出企业太多,秩序混乱。
在行业观察者李健看来,“中国LED企业深陷其中,除了在技术、品牌上的缺失以外,与目前的经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行情比预期发展得慢,而现在的银行贷款和市场售价,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都是考验。”
“对于欧司朗这样的外资巨头来说,选择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而中国企业支撑有限的时间点进入,是个聪明的决定。此外,欧司朗将在2013年分拆上市,‘中国牌’对投资人来说,是个有力的信号。”莫大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