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径材培育方面,系统提出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大径材速生丰产林遗传控制、最优轮伐期、土壤立地选择和肥力调控等集约栽培技术,使单位面积大径级木材产量提高15%以上;
在纸浆材培育方面,建立了杨树、桉树、竹子等纸浆材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体系;
在珍贵材培育方面,突破了楸树、水曲柳、柚木等珍贵用材树种林分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最优轮伐期等关键技术,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提高15%-25%。
5年来,研究团队先后建立了覆盖用材林建设工程主要区域的试验示范基地151个4.5万亩,新品种新技术直接推广应用300余万亩,有力地领引了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工程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杉木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研究、马尾松良种选育和高产高效配套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落叶松现代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体系分获2006年、2009年、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林科院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研究员王军辉告诉记者,针对人工林造林良种缺乏、集约经营水平低下、林分生产力不高等技术难题,以定向培育速生、丰产、优质和高效的纸浆材、大中径材为目标,“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分生态区和材种提出了纸浆材性状改良及速生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提出了大中径材空间结构优化的优质干形培育配套技术,构建了低密度目标树培育技术,提升了我国人工林的遗传改良及栽培技术水平。
目前,通过中央、地方两级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单位三方高效联合的攻关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多个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广泛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企业的参与,形成了集科技攻关、中试发展、推广转化于一体的体系。如桉树、相思人工林种植的主力军是各大型企业集团,项目通过与StoraEnso、APP、亚太林业、国际木业等集团公司的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土地、资金和造林技术优势,解决诸多试验林造林经费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推动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公司展示新技术的效果,大大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
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项目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完全达到立项的预期目标。目前,项目建立的总面积3020.1公顷的各种类型林木培育试验示范基地,覆盖了我国速生材树种主要栽培区,正在带动我国速生丰产林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