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慧
2010、2011年A股市场上的超级牛股包钢稀土(28.92,-2.17,-6.98%)(600111.SH),曾经创造出过29个月涨幅超过17倍的纪录。如今,随着稀土行业“寒冬”的提前到来,资本市场的宠儿包钢稀土也面临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双重考验。
包钢稀土下属赣州一家稀土企业负责人10月25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氧化铽(属于稀土氧化物)从最高的近2000万元每吨跌到200~300万元每吨,其他产品同样缩水90%左右。
面对不断下行的行情,包括包钢稀土在内的各大稀土企业不得不抓住“停产”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以求“保价”。
10月23日晚,包钢稀土发布公告,决定自10月23日起,公司所属应用包头稀土矿的焙烧、冶炼分离企业及应用南方稀土矿的全南包钢晶环公司、信丰包钢新利公司停产一个月,停产的原因正是“市场低迷、成交清淡”。
据了解,去年全国稀土出口配额31996吨,实际卖出15700余吨,占配额的52%。而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为31996吨,实际出口仅5000余吨,不到总额的16%。
包钢稀土旗下子公司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下称“包钢晶环”)副总经理容开志认为,国际市场的萧条为稀土“寒流”东进推波助澜,而稀土价格的“滑铁卢”又加剧了稀土企业的困境。
包钢稀土董秘张日辉称,公司希望通过此次限产稳定稀土价格、刺激稀土市场。
不过,包钢稀土这样的想法可能“很单纯”。赣州一业内人士说,包钢稀土去年10月的停产效果表明,在下游市场需求低迷、价格持续下行的前提下,单凭一两家企业的停产拉动稀土价格回升或是“异想天开”。
停产难挽颓势
容开志说,他们本以为国家实施的“指令性计划”及“出口配额”会及时给企业送来棉服,谁知“寒潮”先至,且来势凶猛。
10月25日早上8时至8时30分,记者在全南包钢晶环门前观察,厂前的车棚里摆放了数十辆电动车或自行车,稀稀拉拉的上班人流已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气。
此景与两年前包钢稀土刚进驻时的热闹场景场相比,已是“冰火两重天”。容开志说,在接到包钢稀土停产的指令后,他们也在23日当天停止了投料,目前只有少部分职工在维持后续生产。
包钢稀土的另一家子公司包钢新利同样关停了生产线,厂区已见不到上班的生产工人。面对眼前的清冷场景,包钢新利副总经理张华还是不愿相信这是摆在面前的残酷事实。
张华说,“稀土的寒潮来得太凶猛了”,他们没有想到今年稀土行情会如此大起大落。比如,氧化镝的价格由最高的1400万元每吨急落至200万元每吨,而氧化铽的价格更是由近2000万每吨直降至200余万元每吨。
记者查询“上海有色稀土金属价格”数据得知,今年前10个月稀土报价一路大幅度下行。比如10月25日的氧化铽为每公斤4600元至4700元,而4月25日报价为每公斤6200元至6500元。氧化铕的价格更是在半年间遭“腰斩”,每公斤直降4000元左右。
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到10月24日,与去年同期最高价相比,稀土主要品种氧化镝跌75.94%、氧化镨跌66.96%、氧化钕跌73.56%。
“过山车”般的行情直接影响到包钢稀土的利润。公告显示,包钢稀土2011年净利润比2010年增长3倍,达到35亿元人民币。
在二级市场上,2008年11月7日,包钢稀土当时的复权最低价只有11.47元/股。2009年包钢稀土的行情从16元/股左右启动,随后便一路向上。截至2012年6月8日,其复权价格最高涨至284.70元/股。
但据包钢稀土2012年半年报显示,2012年1~6月份,包钢稀土的净利润为15.5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9.55亿元。2012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20.66%。
包钢稀土10月20日发布的201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7~9月份,包钢稀土的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89.6%。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包钢稀土表示:“稀土产品价格与销量均同比大幅减少,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在净利下滑的同时,包钢稀土的股价也进入了下滑通道。按照复权价格计算,目前包钢稀土的股价下跌至170元/股。
在10月23日晚间的公告中,包钢稀土称,其停产的原因是“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稀土市场较为低迷,稀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成交清淡。而其停产的目的是“为推动稀土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稀土产品价格稳定运行”。
不过,停产是不是可以引导稀土价格“平稳运行”尚存较大疑问。上述“停产”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氧化铽、氧化铕的价格较前一天每公斤均下降300元。
“过山车”般的稀土价格及低迷的行情似乎并非包钢稀土一己之力所能扭转。而停产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却不可小视:去年10月,包钢稀土亦停产一个月,4486万元真金白银由此蒸发,而稀土价格并未因此上扬。
走私“毒瘤”
包钢稀土的公告显示,在其下属企业停产的同时,公司相应暂停向有关焙烧、冶炼分离企业供应原料。
实际上,即便是包钢稀土不“高调”宣布“暂停向有关企业供应原料”,相关的下游企业也不会再像去年一样围着包钢稀土“公转”。
容开志称,前两年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要排几公里长的队才能加到油,现在可以直接开到加油机旁。货运量的剧减也印证了一个问题:市场需求遇冷。
据了解,去年全国稀土出口配额31996吨,实际卖出15700余吨,占配额的52%。而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为31996吨,实际出口仅5000余吨,不到总额的16%。
在分析人士看来,稀土的低迷行情在四季度仍会持续,因为“稀土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价格很难上涨”。
记者获知,与去年很早就用完生产指标的被动“停产”相比较,今年的主动“停产”下包钢稀土还没有完成指令性计划的产量。在停产范围之列的包钢晶环及包钢新利两家企业仅完成830吨、580吨指标的近90%。
同时,上述两家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库存没能出仓。包钢晶环相关负责人称,如果企业不停产,则库存量持续加大,继续生产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张华亦认为,如果按目前的行情出货,企业则会亏到“阿妈都认不到”了。在谷开志、张华等人看来,包钢稀土等企业单方面限价的行为对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张华说,近期稀土行情持续下行的主要因素除了“宏观经济景气度”外,更包括诸多非法中小稀土企业的“走私、滥采”等因素。
比如,国际市场从中国进口稀土有8万吨,国内“合法”的出口企业仅能供应3万余吨,余下的“缺额”则被走私者填满或“超额”了——“宏观经济景气度”并不是影响稀土价格的唯一因素。
张华情绪激动地说,“一些山寨品、走私及滥采企业打而不尽”,迟早会把他们这些“喂不饱又吃不好”的正规企业逼上绝路。
实际的情况是,打击走私及滥采行为会对稀土价格带来较大的影响。
有一组数据或可以证实张华的说法。2011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展了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共查获稀土走私犯罪案件8起、稀土769吨,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23人。各地还对私采、滥采稀土行为进行了打击。
受到国家对稀土行业加强管理等政策刺激,2011年的稀土价格一路上行。包钢稀土为此受益,2011年产值达到历史高点的115.28亿元。
整合受考验
张华说,虽然他不知道包钢晶环、包钢新利两家企业产值对包钢稀土利润的贡献率,但“排位靠前”。
事实上,包钢稀土2010年大举进入南方稀土市场的一大动因正是“整合资源”,掌握更大的行业话语权。
不过,在持续低迷的行情影响下,包钢稀土当年的“壮志”恐难如愿。
2010年9月至11月间,包钢稀土高调对南方稀土进行股权投资。先后以现金方式出资7387.29万元收购信丰新利稀土有限公司48%股权、出资8920.78万元持有全南晶环49%股权、出资6934万元持有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9.25%股权。
据了解,包钢稀土对南方稀土产业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愿景”是“加强包钢稀土资源掌控力,大幅提高包钢稀土的行业影响力和控制力”,以“构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新秩序”。
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周秉利当年11月8日在出席上述几大公司成立庆典时说,包钢稀土与赣州有关企业的成功合作“必将对全国稀土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事实表明,包钢稀土的进驻给赣州方面的几家合作公司带来了“新面貌”。比如信丰包钢新利稀土有限公司(包钢新利),2010年前11个月的销售收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175%。
去年,包钢晶环、包钢新利这两家企业产值“居包钢稀土前列”。前者去年总产值有“十几亿元”,后者达到7.5亿元,均为当地的重点帮扶企业。
不过,容开志对“十几亿元”的数字进一步解释说,这一数值包括了晶环公司其他项的收益,稀土产值要低于这一数值。但他也承认,2011年是企业效益最好的一年。
容开志称,今年包钢晶环的盈利能力大不如前。在停产之后,他们一方面借机维修设备、培训人员,另一方面也在向上争取政策,“允许我们把指标用完”。
容开志提到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包钢晶环不把今年的指标用完,明年所分得的生产及出口指标更少,进而影响到公司利润。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即使明年的指标不减,企业也难以为继。一方面,800余吨的指标与其3600吨的产能严重倒挂,“一个季度就把一年的活给干完了”。这样的结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企,盈利困难。
另一方面,“产能大、指标少”的现实难题一时难以改变,企业盈利空间有限。
“下一步怎么走?我们也在等总公司安排。”容开志说,低迷的行情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他们在想办法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想办法降低成本。
比如,包钢晶环正在与一家机构研究节能问题,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另外,包钢晶环还推出了稀土材料加工的茶具及陶瓷刀具等,希望在稀土产业链上进行产品的延伸。
不过,有业内专家称,稀土价格一路走低的行情可能还会持续一至两年的时间,包钢稀土等稀土企业的“后事”难以预料。
有一点张华等人已感受到:稀土行业复苏之路还很漫长,这个冬天确实有点冷。
稍有点安慰的是,江西及赣州等地方政府已派出“确生产、保增长”帮扶小组深入到企业——政府的帮助或许可以让企业尽快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