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传统企业选择与专业电商代运营公司合作,从而省去了自己从零开始拓展电子商务的麻烦和风险。而代运营公司凭借专业经验和人才团队、以及积累的前端渠道或公关资源,在品牌商和网络市场之间,搭建了一条绿色通道;同时,让顾客减少了在浩瀚的网络中搜寻产品的时间成本和伪劣风险,并且享受到更规范的服务。从这个意义来讲,代运营这个行业,是有其一定的存在价值的。
但是代运营商也不是省油的灯,通过快速的学习和试错,积累了自己的生存之道。首先,对于绝大多数代运营公司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试错成本的积累,越来越了解传统企业老板的微妙心态,从而在谈判中,尽量说传统企业喜欢听的,尽量避免传统企业忌讳的,在传统企业的“舒适心理范围”之内,获取代运营商最大利益和最低风险。
比如说,代运营商告诉品牌商,前半年是电子商务的生死攸关时期,一切必须以交易量为重,并且从战略高度给予充分支持,包括动辄几百万的货和几十万的广告费等等,其实代运营商本质上就是想确保先赚半年而已,至于半年之后提出什么新的战略方向,到时候再说。事实上,双方一方面甲方想快速盈利后剔除代运营痕迹,一方面乙方想快速盈利后及时撤退,一旦双方没有坚实的信任基础,任何合作都显得避重就轻,说白了就是不会真正为对方着想。
其次,代运营商和品牌商合作之后,似乎觉得只是品牌商的一个门客,不知道什么时候品牌商下逐客令,所以代运营商自然有“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针对这种不平衡的博弈,代运营商只能跟品牌商玩太极,尽量稳住自己的地位,而总结下来,最佳的平衡点就是“要死不活”。为何这么说?因为代运营商如果做得太糟糕,品牌商就有充分的理由收回;如果代运营商做得太好了,品牌商眼红也会收回,或者提出更严苛的条件,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好不坏,形同鸡肋。品牌商觉得收回和不收回都无所谓的寡味胶着状态,这就是太极博弈的均衡点,而这个均衡点,对单个品牌商来说,是事与愿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