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青岛市北海花园小区居民姜丽芬和老伴赵国军一起去离退休职工工作部报销医药费,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斋堂街路上,没想到一声巨响,附近地下埋设的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赵国军不知去向,生死难测,姜丽芬则身受重伤,至今仍在医院就医。
北海花园小区是这次爆炸事故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居民区,因为该小区紧挨着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的丁字路口—这次青岛11.22输油管线的第一爆炸点。仅仅几年前,这里还是黄岛最好的海域,海水干净,日照充足,这里的蛤蜊比别处的更鲜美,当地居民喜欢来这里赶海。同样在这个爆炸点,曾举办过全国滑水赛。
爆炸事故发生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呈现在眼前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被爆炸冲击波撕开的道路露出里面的暖气管线、电缆、排水设施,管线散落一地,路旁被掀翻的是巨大的水泥块,还有车身凹陷已看不出全貌的汽车。越往路口走,油气味越重,现场抢修人员每隔两小时,就会拿出仪器检测一遍空气中的危险气体含量,排除再次爆炸的危险。
除了赵国军之外,小区的两个保安、爱在门口下棋的两位老人、两位保洁人员、一位菜贩等也在此次爆炸中被夺去了生命。
今年72岁的刘嘉兴住在北海花园4号楼1单元202号,现在家里门窗皆无,水暖不通,碎玻璃满地,有的玻璃碎片打到衣橱上留下深坑。
刘嘉兴曾是山东省电力局黄岛发电厂的副总工程师,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北海花园是黄岛电厂为职工盖的福利房,按七级防震标准建设的,具有很高抗震性能。然而让他心有余悸的是,爆炸导致小区的3-6栋楼全部向一侧倾斜。爆炸中,被掀起的水泥块飞过15米多高的六楼楼顶,下落时把6层的一个房间砸掉一个角。事故发生后黄岛连下了两天大雨,房间内现在仍有积水。
“到人家炕头上建输油管道和化工厂,太缺德了。”70多岁的北海花园小区居民李翠芹向记者哭诉。让她庆幸的是,事故当天幸好不是传统的集市的日子,否则死伤数量可能成倍增加。李翠芹和陈嘉兴是同事,1997年小区建成第一批楼房时她就搬了进来,2000年前后,该小区又陆续建了四栋楼。这次事故让老人失去了好几个工友,姜丽芬夫妇就在其中。
建小区及入住过程中,没人告诉他们附近有输油管线。而最让他们揪心的是,小区建成后,四周开始新建诸多化工厂,仅爆炸点附近就有生产二甲苯的丽东化工、生产各种化学制剂的奥东化工和生产大炼油添加剂的惠城科技,而这几个化工厂附近两公里内都有居民区。
“与丽东化工相比,输油管爆炸真是小事。二甲苯有剧毒,一旦泄露,整个黄岛区甚至青岛市的后果不堪设想。”市民金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有上千名居民写联名信向市委书记阎启俊抗议建化工厂。后湾村村民说,因反对建化工厂,后湾村甚至被封村。然而,政府和企业并没有止步。如今,丽东化工第三期仍在建。
事故原因至今没有明确认定。但陈嘉兴告诉记者,爆炸发生时,丽东化工正在检修设备,电焊、气焊齐上,火花四溅。
显而易见,在输油管铺设的地面上建居民区,又在居民区附近大建化工厂,市政规划责任无可推卸。青岛市规划局局长王亚军告诉《中国企业家》:“青岛市规划局已经开始着手查阅当年审批铺设该管线的档案。” 此次事故所在的黄岛街道办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但由于1985年在黄岛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只划了15平方公里的区域。1992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与黄岛区实行体制合一,形成一个地域两个牌子,行政区划发生过变化,责任人并不好界定。加上年份久远,该档案并未找到。
另外,关于中石化出事管线的名称变来变去,舆论有各种争议和猜测。认为不同的管线设置年份不同,可关系到人们对管网质量的质疑,和小区建设的时间带来的规划问题,中石化言辞模糊是为扰乱视听,推卸责任。
事实上,说出事管线为中石化黄潍线或东黄线皆可,二者不存在矛盾。中石化东黄线是从东营,经潍坊,到黄岛的输油管线,黄潍线是其中一段。东黄复线管径711毫米,1986年7月建成投产,管道长248.52公里,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已运营27年。
而有媒体称“投资13亿、8月份刚刚投用”的黄潍管道应为中化集团另一“重名”输油管线,和本次事故无关,目前正常运营。
“现在怎么交代?”虽然离爆炸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李翠芹仍然为死去的同事痛心不已,她红着眼圈告诉记者她的期待,“应该让责任人来披麻戴孝!”